中國第一個大批量生產精鹽的企業。1914年由範旭東(1884~1945,名銳,湖南湘陰人,中國近現代實業傢)創辦於天津。1915年,公司在塘沽籌建久大塘沽精鹽廠,以海鹽為原料,化鹵澄清雜質,再用平鍋煎制精鹽。1916年,第一批國產精鹽問世,色白、粒細、純度高,在天津、上海、武漢試銷時廣受歡迎;但少數鹽商為壟斷食鹽市場,則對“久大”多方抵制和威脅。後經範旭東等上下奔走、艱苦經營,終於打開瞭長江沿岸湘、鄂、皖、贛等省的市場;隨即進一步籌資,擴大生產,並購置鹽田田,自產原料用鹽。1920年,久大公司已擁有平鍋25口,年產精鹽3萬噸,並在長江和沿海口岸設有運銷機構,負責精鹽銷售。1934年,公司在江蘇省東海縣大浦興辦久大第二精鹽廠,1936年建成投產,年產精鹽2萬多噸,進一步擴大瞭經營范圍。1936年,久大精鹽股份有限公司易名為久大鹽業公司。

  1937年“七七”事變後,久大塘沽、大浦兩廠先後遷往四川。1938年9月,在自貢市自流井區鹽巖井公司張傢壩廠的基礎上,成立瞭久大鹽業公司自貢制鹽廠,利用天然鹵水煎鹽,年生產能力3萬噸。1939年,自貢制鹽廠建枝條架濃鹵塔兩座,塔高13.3m,寬6.66m,長66.66m,以杉木作架,懸掛竹枝,鹵水沿竹枝流下時進行立體蒸發,可節約能源。1940年,自貢制鹽廠采用鋼板鑲成的長方形平鍋煎鹽,迅速推廣到其他鹽廠;後又試驗成功電動機車汲鹵,推動瞭采鹵機械化。當時,范旭東領導下的黃海化學工業研究所通過對自貢黑鹵的研究,試驗成功從黑鹵制鹽母液中提取氯化鉀、硼酸。為此,久大公司於1941年12月建成中國第一座以天然鹵水制鹽後的母液為原料的化工廠──久大自貢制鹽廠副產品廠,接著又建成久大貢井副產品廠,從制鹽母液中提取氯化鉀、溴素、硼酸、硼砂等重要產品。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久大公司收回瞭塘沽、大浦兩個精鹽廠。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久大自貢各廠於1955年實行公私合營,1966年改為國營張傢壩制鹽化工廠;久大塘沽廠實行公私合營後,鹽田部分並入塘沽制鹽場(見長蘆塘沽鹽場),精鹽生產部分並入永利久大化學工業公司永久沽廠(後改為國營天津堿廠);久大大浦廠實行公私合營後,並入江蘇淮北鹽務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