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紙經收集、分類並處理後的纖維再用。可抄造同類或其他品種的紙。是造紙工業充分利用纖維資源,減少社會廢棄物公害的一項有益措施。由於是纖維的直接利用,不需經過通常的制漿工藝,從而可節省化學藥劑、水及能源的消耗,也減輕瞭制漿過程對水和大氣的污染負荷。為瞭節約木材資源,廢紙纖維回用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各國的重視。在日本、聯邦德國等國,廢紙纖維回收量高達總用漿量的40%以上。1987年世界產紙量為2.16億噸,其中約有6000萬噸基本上是依靠廢紙纖維回用和部分填料、塗料料來替代紙漿的。目前,中國的廢紙回收率為20%左右。

  一般從廢紙回收的纖維,雖經過適當的加工處理,但其色澤和物理強度均比原制造該類紙張所使用紙漿要低一些,而且廢紙纖維的反復回用次數愈多,質量愈加降低。

  廢紙分類 廢紙的種類很多,分類使用並選擇適當的處理方法,方能提高廢紙的使用價值。廢紙大體可分成5類:

  ①舊報紙類:這類廢紙污雜物含量少,而油墨含量大。回收纖維主要為機械木漿,可供抄造新聞紙或低檔印刷紙用。

  ②舊書籍雜志紙類:這類紙張國際上多用闊葉木化學漿或半化學漿制造,中國主要用化學草漿制造。這類廢紙油墨含量高,含有書釘、線繩或夾有塑料。一般經除染、凈化脫墨漂白後,用於抄造印刷紙,也可不經漂白用於抄造紙板。

  ③加工邊廢料類:包括印刷廠、制本廠、制箱廠、制袋廠等在加工生產時,裁切剩餘邊角廢料。這類廢紙無混雜物,可視作原漿直接使用。

  ④包裝紙類:包括水泥袋、紙箱和其他包裝紙。主要是硫酸鹽木漿纖維。含有大量的水泥粉塵、復合塑料、瀝青等異雜物,可用熱熔法將其分解成微粒,均勻分散於紙漿,無礙於成紙的質量。用於生產紙板、油氈紙等。

  ⑤混合廢紙類:各類紙張混雜,含有大量污雜物,難以分選,因此習稱五色紙。一般隻揀除塊狀異雜物,不分檔次,多用為低檔紙板的底漿。

  廢紙加工 廢紙的種類繁多,相應的加工方法也較多,但核心是除去全部異雜物。基本過程為碎解-凈化-脫墨。廢紙回用工藝的選擇,主要決定於廢紙的類別和所生產紙張的品種,可簡可繁,並非一律都要采用上述的全部處理過程。

  ①碎解:靠水力碎漿機旋轉產生的旋渦沖擊作用使廢紙碎解成漿。用高濃除渣器清除粗大雜物,再用孔型或縫型篩板進行第二次篩選。在碎漿機中難於分散的小紙片,在疏解機中補充碎解(圖1),保證所有纖維逐根分離。

  ②凈化:通過碎解過程,雖除去瞭部分異雜物,但對含有塑料等熱熔物的廢紙類,尚須進一步凈化,方能提高廢紙漿的使用價值。將碎解後的紙漿泵送入熱熔物處理系統(圖2)。通過濃縮機,將漿的濃度提高到20~25%,用螺旋輸送機將漿送進熱磨機,熱磨後的熱熔物呈微粒狀。也可用冷法除去熱熔物,經過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逆向除渣器連續處理,主要除去比重小的雜質,如聚苯乙烯、聚乙烯碎片、蠟、油脂、壓敏膠等。合格良漿送往浮選槽處理,排渣則送往第一段貯漿池待處理。

  ③脫墨:新聞紙及書籍雜志類廢紙用於生產印刷用紙張時,必須進行脫墨。最常用的方法有浮選法和洗滌法。浮選法脫墨是用脫墨劑(一般為燒堿或脂肪酸皂)或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如烷基聚氧乙烯醚等)使油墨從紙的表面松脫,再用碎漿機使紙的纖維松散開來,保持漿的濃度在0.9~2.0%時,加入絮聚助劑沉積於油墨微粒表面上,起到疏水作用。當漿在浮選槽中充入空氣,形成氣泡時,油墨顆粒附著在氣泡表面,隨著氣泡上浮到漿面,與氣泡一並排出槽外。脫墨的紙漿,經紙漿精選除渣器,然後進入第二段浮選槽進行纖維回收。浮渣用離心濃縮機脫水後予以排棄。洗滌法脫墨是將加入脫墨劑的漿料,經螺旋壓榨洗滌器進行三段洗滌。第一段進漿濃度為3.5%,出漿濃度為20~25%;第二段將漿稀釋至2%,經高濃壓力篩、重力濃縮機,將高濃漿存於高濃漿池;第三段將稀釋到4%,經螺旋壓榨洗滌器洗滌後濃度為20%。至此漿中的油墨顆粒大部分可以被排除於漿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