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開發過程中的一種作業,用專門的儀錶定時測量部分生產井和註入井的壓力、產油、氣量與含水量的相對變化及溫度等。目的是:①監測井的生產狀況是否正常;②測定生產層的水動力學參數;③分析油藏的動態,作出預測。

  試井工作內容 有以下幾個方面:

  生產能力試井 簡稱產能試井。其方法是調節生產井的控制制手段(例如自噴井的節流器,抽油井抽油機的沖程沖數和泵徑等),改變井的產量和生產壓差,在達到相對穩定狀態後,記錄相應的一系列產量、壓力的數值(圖1),繪制成井的指示曲線(圖2),用以推測產量隨壓力變化的狀況和井的最大生產能力。這種試井方法是在相對穩定狀況下進行的,因此稱為穩定試井法。直線斜率為油井的采油指數,它是衡量油井的生產潛力或產油能力高低的指標,也是用來衡量油層性質好壞的標志。通常以油層厚度除采油指數得到單位厚度的采油指數,也稱比采油指數,用以比較不同油井的生產能力。此法於20世紀40年代開始應用。

主要產金國歷年產金量(噸)

  壓力恢復試井 不穩定試井法之一。生產井在穩定生產的條件下,關井測量並繪制出井底壓力隨時間的恢復曲線(圖3)。利用它的直線段斜率可以推算出生產層的水動力學參數(如滲透率)、地層壓力和井的完善系數。此法在50年代開始廣泛應用。

  壓力降落試井 不穩定試井法之二。生產井在關井後達到相對穩定狀態後重新開井生產,測量並繪制出井底壓力隨時間的降落曲線。註入井停註後也類同。測出壓力降落曲線的趨勢和壓力恢復曲線相反,原理和作用基本相同。此法在60年代開始廣泛應用。

  幹擾試井 不穩定試井法之三。在同一油、氣藏內,改變一口井的工作狀況後,在鄰近的一口井中也會出現一個不穩定的壓力變化階段。工作狀況改變瞭的井稱為“激動井”,後一種井稱“反映井”。在反映井中測出壓力變化曲線,結合兩口井過去的生產記錄,可以測定井間的地質狀況和水動力學參數。這是一種多井的不穩定試井法,可用以解決較復雜的油藏工程問題。此法創始於50年代,並已得到廣泛的應用。

  脈沖試井 不穩定試井法之四。是幹擾試井法的新發展。在激動井(脈沖井)中周期地開井和關井,形成脈沖訊號在反映井中用高靈敏度儀表測出脈沖式的壓力變化曲線(圖4)。通過分析,可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與其他不穩定試井法相同的結果。此法創始於60年代。並已推廣。

  各種不穩定試井方法的根本點都是測量壓力隨時間的變化而後加以分析,改變井的產量也能達到同樣的目的,這樣的試井方法稱為多產率試井。優點是不要關井,產量損失較小;缺點是壓力變化的量極小,因而要用靈敏度極高的壓力計。

  溫度試井 把自動記錄的井下溫度計放入生產井或註入井內,測量井下溫度梯度變化,通過測量獲得的曲線可判斷油、氣、水層的位置以及不同生產層的工作狀況。此法比較簡單,有時也能解決較復雜的油藏工程問題。

  分層測試 見分層開采技術。

  以上各種試井方法既適用於油藏也適用於氣藏。隻是天然氣滲流特征與原油有所不同,資料整理方法各有特點。如生產能力試井,氣井通常用指數式或二項式處理。無論應用穩定試井法或是不穩定試井法,對於氣井的試井資料,都要用壓力的平方整理。應用指數式整理氣井的穩定試井資料時,在雙對數坐標紙上作圖,得到指示曲線,由井底流壓等於一個大氣壓的延長線得到對應的產量,即為氣井的絕對無阻流量(理論上的最大敞噴量),借以對比氣井的生產能力。再結合試氣時不同壓差下產氣中的出砂、出水狀況,可以選定氣井的合理產量。對於低滲透性的氣層,為瞭得到穩定試井的資料,通常還采用定時測量井底流壓和產氣量的等時試井法。

  試井工作的發展 試井是油藏工程的重要手段。其核心是壓力試井。20世紀40年代,廣泛采用穩定試井法。由於高精度測壓儀表和新的水動力學理論的出現,50年代興起各種不穩定試井法,逐漸取代穩定試井法,能更精確地解決油藏工程問題。到70年代已用於解決裂縫性碳酸鹽地層的雙重介質問題,但試井分析結果,必須和其他方法(如地層對比、測井解釋、巖心分析)聯合應用,才能全面地解決比較復雜的油藏工程問題。

  

參考書目

 童憲章:《壓力恢復曲線在油、氣田的實踐應用》,第二版,石油工業出版社,北京,1983。

 C.S.Mathews &D.G.Russell,Pressure Build-upand Flow Test in Wells,SPE of AIME,Dallas,1967.

 R.C.Earlougher Jr.,Advances in Well Test Anal ysis,SPE of AIME,Dallas.1977.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Testing of Gas Wells.ECRB,Canada,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