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眼或敏感原件分辨物料物理性質的差異,再由人工或執行機構逐個揀取某種物料的過程。採用揀選進行預選,可節約能耗、降低成本、提高入選礦石的品位和選別指標。人眼隻能鑒別物料色澤和透明度的差異,人工手選適用於粒度大於40mm的有限種類物料,但由於投資少、簡單,迄今仍在應用。揀選機械利用入選物料的光學性質、放射性、磁性、導電性等差異進行選別。1950年奧地利研製成選別穀物、豆類和種子的光選機,並用於選別石灰石、白雲石等建築材料。70年代末期出現可選粒度範圍為10~~160mm,處理能力每臺達160t/h的揀選機械。主要包括:①給礦排隊系統。由料槽、滑槽、輸送帶等組成,使礦塊或物料按規定要求排列,並按規定的速度移動。早期給料為單列排隊,處理能力受到限制。電子掃描技術和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可使給料排成多列,單機處理能力大為提高。②檢測系統。通過敏感元件測定不同礦物的光學、磁學、電學或放射性的特征參數作為選別依據。③決策系統。電子信息處理系統(微處理機)處理來自檢測系統的信號,作出決策,確定是否給執行機構發出命令。④執行機構。根據決策系統的命令揀選出特定的礦塊。早期多采用機械式執行機構,現多用氣閥。

  揀選機 種類較多,可從給礦排隊系統、檢測系統、決策系統和執行機構等方面進行分類。根據檢測系統不同,分:①漫反射差光選機,利用礦物表面的漫反射差的不同進行揀選;②透光度差光選機,利用礦物的透明度不同進行揀選;③X射線熒光光選機,利用X射線對礦物激發的可見熒光進行揀選,如金剛石的揀選;④紫外線熒光光選機,白鎢礦在紫外線照射下會發出熒光而得揀選;⑤X射線透射差揀選機,利用礦物對X射線吸收率不同進行揀選,如煤與頁巖。用本法時必須排除厚度的影響;⑥紅外線反射差揀選機,用於揀選石棉;⑦γ射線揀選機,利用鈾礦、釷礦放射的γ射線進行揀選;⑧電導率或磁性差揀選機,利用礦物電導率或磁性的差異進行揀選,例如金剛石嵌佈於金伯利巖中,後者具有弱磁性,可用該機選別。

  揀選機(見圖)廣泛應用於揀選黑鎢、金、金剛石、鈾、菱鐵、重晶石、滑石、石膏、石灰石、石棉、白雲石、白鎢、錫、斑銅、黃鐵、錳、鉬、銀和煤等礦物。

揀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