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專傢。福州市人。生於1927年2月,卒於1978年9月10日。194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曾任鞍山鋼鐵公司中心試驗室、金屬實驗室主任等職,為該公司實驗工作的恢復和建設作出貢獻。1950年去蘇聯進修,原定學習期限二年,因成績優異,僅一年就完成學習,提前回國。1958年任冶金部鋼鐵研究院高溫合金實驗室副主任,此時他研究發表的《Ni3Al相的蠕變和持久性能》一文,深受國際關註。。他對開拓中國高溫合金的研究和培養該領域的研究人才貢獻很大。1972年後,在陳篪領導並研究解決中、低強度鋼的斷裂分析和斷裂韌性測試中,突破瞭許多技術和設備的困難,把中國的斷裂力學研究推進到世界水平。他的《三點彎曲試樣的J積分計算》比當時常見的試驗程序和計算都較簡單。他主持編寫瞭《工程斷裂力學》、《金屬斷裂文集》兩書和各種論文35篇。1978年以斷裂力學方面的成果獲全國科學大會獎。他曾任冶金部鋼鐵研究總院金屬物理室主任、副總工程師等職。1974年後,他身患不治之癥,仍堅持不懈地進行科學研究工作,被譽為冶金科技戰線上的“鐵人”,得到中國冶金工業部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