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遼寧省鞍山市,中國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鋼產量一直居全國首位。鞍山及其附近地區的煤、鐵和冶金輔助原料資源豐富,已經探明鐵礦儲量80億噸以上。鞍山地區煉鐵歷史悠久。據當地出土文物證明,早在戰國時期已有鐵制工具,漢代又有很大發展,到遼代仍處在興盛時期;至明代後期衰落,清代一度禁冶。1909年日本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曾派人非法調查鞍山礦區。1915年袁世凱與日本簽訂二十一條賣國條約後,日本攫取瞭鞍山礦權。1916年簽訂瞭“中日合辦鞍山振興鐵礦無限限公司合同”,並於1918年設立瞭“鞍山制鐵所”,1930年已有三座高爐投產。“九·一八”事變後,1933年日本帝國主義在鞍山成立瞭“昭和制鋼所”。1945年日本投降後,生產能力減少瞭三分之二。鞍山解放後,1948年11月成立鞍山鋼鐵公司,1949年7月9日恢復生產,1952年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改建和擴建。到1983年鞍山鋼鐵公司共擁有75個大中型生產廠、3個研究所以及相應的輔助設施。主要廠礦和生產設備有:鐵礦5座、燒結廠2個;煉鐵廠1個,有大型高爐10座,其中7號高爐容積最大,為2580立方米;煉鋼廠3個,有大型平爐20餘座,還有150噸氧氣頂吹轉爐2座;初軋廠2個,有1100毫米和1150毫米初軋機各1臺。1983年生產鐵礦石2461.6萬噸,生鐵626.1萬噸,鋼680.7萬噸,成品鋼材395.1 萬噸。主要產品有大、中、小型材、板材、管材、線材等18類產品,鋼種800個,規格20000多個。它所生產的重深沖冷軋汽車板、熱軋汽車輪輞鋼等43種鋼材被冶金部評為優質產品。1949~1983年的35年間,鞍山鋼鐵公司累計上繳的利潤和稅金為國傢建設投資的5.86倍。它出口的鋼材約占全國鋼材出口總量的50%以上。到1983年底,鞍鋼的礦山有大孤山、弓長嶺、東鞍山、眼前山、齊大山等5座大型鐵礦山和5座選礦廠或車間(包括鞍鋼燒結廠選礦車間)及甘井子、土城子2座石灰石礦、瓦房子錳礦、復州灣粘土礦等。(見彩圖)

中國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鞍山鋼鐵公司的煉鐵廠一角

鞍山鋼鐵公司第三煉鋼廠的轉爐兌鐵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