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元素週期表中錒、釷、鏷、鈾、錼、鈈、鋂、鋦、錇、鉲和鉲外錒系金屬──鎄、鐨、鍆、鍩、鐒,共15個元素。元素符號、原子序數和主要物理性質見表。這些元素都是放射性元素,它們的化學性質相近,與鑭系元素的化學性質也很類似。錒系元素中錒、釷、鏷、鈾是天然存在的,個別元素如鈈以極微量的核反應產物形式存在於鈾礦中,其餘都是利用核反應人工制得的。

錒系金屬主要物理性質

  1789年克拉普羅特(M.H.Klaproth)從瀝青鈾礦中發現鈾,是錒系中第一個被發現的元素。1828年貝采利烏斯(J.J.Berzelius)發現釷。鈾和釷的發現為大部分其他錒系元素的制取開辟瞭道路。1899年在居裡實驗室工作的德比爾納(A.L.Debierne)發現錒,1902年蓋瑟爾(F.Geisel)也獨立發現瞭錒。1913年法揚斯(K.Fajans)和格林(O.Göhring)發現瞭鏷的同位素234Pa,1917年哈恩(O.Hahn)和梅特勒(L.Meitner)發現瞭231Pa。1940年麥克米倫(E.M.McMillan)和艾貝爾森(P.H.Abelson)用中子輻照天然鈾得到镎。同年,西博格(G.T.Seaborg)等用氘核轟擊鈾得到钚。1944年他又利用钚同位素的中子俘獲反應獲得镅,用氦離子轟擊钚同位素獲得鋦,1949年湯普森(S.G.Thompson)等人用氦離子轟擊241Am獲得锫,1950年用氦離子轟擊242Cm獲得锎。吉奧索(A.Ghiorso)等人又於1952年、1953年、1955年、1958年、1961年分別獲得锿、鐨、鍆、锘和鐒。

  當前世界錒系各種元素的生產規模相差很大;鈾的年產量以萬噸計,釷以千噸計,钚以噸計,镎、鏷、镅以公斤計,錒、鏷、鋦、锎以克計,锎外錒系元素以毫克甚至以原子數計。中國已制得所有的錒系元素。

  錒系元素主要用作核反應堆的原料,便攜式的γ或X射線源;鈾和钚等是制造核武器的主要原料。

  

參考書目

 A.F.Trotman-Dickenson ed.,The Chemistry of the Actinides,Pergamon,Oxford,1973.

 克勒爾著,《超鈾元素化學》編譯組譯:《超鈾元素化學》,原子能出版社,北京,1977。(C.Keller,The Chemistry of the Transuranium Elements,VerlagChemie GmbH,Weinheim,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