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形狀公差和位置公差。任何零件都是由點、線、面構成的,這些點、線、面稱為要素。機械加工後零件的實際要素相對於理想要素總有誤差,包括形狀誤差和位置誤差。這類誤差影響機械產品的功能,設計時應規定相應的公差並按規定的標準符號標註在圖樣上。20世紀50年代前後,工業化國傢就有形位公差標準。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於1969年公佈形位公差標準,1978年推薦瞭形位公差檢測原理和方法。中國於1980年頒佈形狀和位置公差標準,其中包括檢測規定。

  形狀公差 被測要素的實際形狀對理想形狀允許的變動量。形狀公差包括6個項目,即直線度、平面度、圓度、圓柱度、線輪廓度和面輪廓度。表1為形狀公差在圖樣上的標註實例及其含義。

表1 形狀公差

表1 形狀公差 續表

  位置公差 被測要素的實際位置對基準在一定方向或位置上的允許的變動量。位置公差有8個項目,即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同軸度、對稱度、位置度、圓跳動和全跳動。表2為位置公差在圖樣上的標註實例及其含義。

表2 位置公差

表2 位置公差 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