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科學地組織企業的生產活動而對生產過程中有關加工物件(毛坯、零件、部件等)的生產期限和數量等方面所規定的標準資料。它是編制生產作業計畫和組織日常生產活動的依據。正確編制期量標準對於提高計畫和管理水準、組織均衡生產、建立日常生產秩序和提高經濟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同生產類型和生產組織形式的企業,採用不同的期量標準。

  大量生產的期量標準 對於產品數量大、品種變化小、專專業化程度高的大量生產,期量標準包括生產節拍、標準指示圖表和在制品定額等。

  節拍 每一產品或零部件在各道工序上投入或產出所規定的時間間隔。按節拍要求組織各工作地、流水生產線和車間的生產,就可保持各工序和產品生產的節奏性,為實現均衡生產創造條件。節拍的大小取決於計劃期內生產的數量和有效工作時間。

  標準指示圖表 為便於組織大量生產,應對流水線的工作制度、設備數量、工人人數和工序間在制品流動情況進行統籌安排,並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用坐標指示圖表的形式固定下來,作為組織生產的依據。

  在制品定額 為保證生產正常進行而根據先進可行的原則和生產資金限額對各種形式在制品所規定的數量標準。在制品定額分為車間內(或流水線內)和車間之間的在制品定額兩種。車間內的在制品定額包括工藝占用量、運輸占用量、周轉占用量和保險占用量。工藝占用量是指處於加工、裝配和檢驗中的在制品數量。運輸占用量是指處於工序之間或流水線之間運輸狀態中的在制品數量。周轉占用量是指因間斷流水線各工序生產效率不一,為保持工序間的工作銜接而形成的在制品數量,這個數量呈現周期性有規律的變化。保險占用量是為在發生意外事故時能保證流水線生產正常進行而規定的在制品數量。車間之間的在制品定額通常保存在中間倉庫內,因此又稱為庫存在制品定額。庫存在制品定額包括流動占用量和保險占用量兩部分。流動占用量是因相鄰兩車間的供求在數量和時間上的差異而形成。保險占用量是為應付突然需要,如發生廢品、脫期交貨、暫時追加生產任務等,以防影響正常生產而儲備的在制品數量。

  成批生產的期量標準 包括批量和生產間隔期、生產周期、生產提前期、在制品定額等。

  批量和生產間隔期 批量是一次投入或產出同種產品或零部件的數量。生產間隔期是相鄰兩批產品或零部件投入或產出的時間間隔。批量與生產間隔期有密切的聯系。兩者的關系可用下式表示:批量=生產間隔期×平均日產量。影響批量的因素主要有3個方面。①設備調整時間的長短和工人熟練程度:批量越大,單位零件所分攤的設備調整費用越少,越易於提高工人的熟練程度。②零件、部件和產品價值的高低:批量越小,在制品占用量越少,有利於加速資金周轉。③組織管理因素:如刀具壽命、作業制度、生產面積等都影響批量的確定。機械工業企業在成批生產中一般的做法是在零部件分類的基礎上,為不同零部件規定幾種生產間隔,如年、季、月、旬、周等。先確定生產間隔期,後求批量,稱為定期法。一般貴重零部件的生產間隔期應短些。另一種是定量法,即經濟批量法和最小批量法。

  生產周期 從原材料或半成品投入生產開始至制品完工入庫為止所經歷的日歷時間。生產周期有產品生產周期、零件或毛坯生產周期之分。產品生產周期是從毛坯制造開始,經零件加工、部件裝配、總裝配和試驗、噴漆和包裝直至最後出產為止的全部日歷時間的總和。零件或毛坯生產周期是指制品從投入某一生產工藝階段至工藝階段結束的日歷時間。

  生產提前期 產品的裝配、零件的加工、毛坯的制造等在各工藝階段的投入和產出時間比成品出產應提前的時間。生產提前期是以成品出產為起點,按反工藝順序的方向加以確定。

  成批生產的在制品定額 分為車間內和車間之間的在制品定額兩種。車間之間的在制品也包括周轉占用量和保險占用量。

  單件生產的期量標準 單件生產因品種多、產量少、專業化程度低,它的期量規定直接表示在產品生產周期圖表和勞動量日歷分配圖表上。

  生產周期圖表 對產品裝配、零件加工、毛坯制造等的作業次序和作業日歷時間進行總體安排的圖表,是編制各工藝階段作業計劃的主要依據。對於結構復雜和零件種類繁多的產品,通常采用簡化方法,即以關鍵件或成套件作為編制生產周期圖表的單位。

  勞動量日歷分配圖表 把產品的總勞動量按工種和生產日歷進度分配到生產周期的各個階段而編制的圖表,用以平衡各車間的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