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統計學傢和遺傳學傢。1890年2月17日生於倫敦,1962年7月29日卒於澳大利亞阿德萊德。1912年畢業於劍橋大學數學系,後隨英國數理統計學傢J.鐘斯進修瞭一年統計力學。他擔任過中學數學教師,1918年任羅坦斯泰德農業試試驗站統計試驗室主任。1933年,因為在生物統計和遺傳學研究方面成績卓著而被聘為倫敦大學優生學教授。1943年任劍橋大學遺傳學教授。1957年退休。1959年去澳大利亞,在聯邦科學和工業研究組織的數學統計部作研究工作。

  他的主要貢獻有:①用親屬間的相關說明瞭連續變異的性狀可以用孟德爾定律來解釋,從而解決瞭遺傳學中孟德爾學派和生物統計學派的論爭。②論證瞭方差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並應用於試驗設計,闡明瞭最大似然性方法以及隨機化、重復性和統計控制的理論,指出自由度作為檢查K.皮爾遜制定的統計表格的重要性。此外,還闡明瞭各種相關系數的抽樣分佈,亦進行過顯著性測驗研究。③他提出的一些數學原理和方法對人類遺傳學、進化論和數量遺傳學的基本概念以及農業、醫學方面的試驗均有很大影響。例如遺傳力的概念就是在他提出的可將性狀分解為加性效應、非加性(顯性)效應和環境效應的理論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主要著作有:《根據孟德爾遺傳方式的親屬間的相關》、《研究者用的統計方法》、《自然選擇的遺傳理論》、《試驗設計》、《近交的理論》及《統計方法和科學推理》等。他在進化遺傳學上是一個極端的選擇論者,認為中立性狀很難存在。他一生在統計生物學中的功績是十分突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