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製作、陳列動物的整體或其某一部分(如毛皮、骨骼、內臟、神經、生殖器官等)以及與生活習性有關的附屬材料(巢穴、糞便、咀嚼食物的痕跡等)的機構。自然博物館、有關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生物學系多設有動物標本室。存放面積大於200平方米的,又可稱作動物標本館。

  動物標本是分類研究及探討物種親緣關係與進化的重要資料,教學的直觀教具,解剖學和形態學等實驗課程的基本材料,進行生物進化、生態平衡、動物地理學、自然保護及資源合理利用等科科學普及的重要展出材料。此外,檢疫部門通過已鑒定的動物標本而設立的標本室,有助於檢疫人員對受檢動物的科學鑒定。

  發展概況 19世紀歐洲國傢廣泛興起環球航行和科學探險考察,隨之建立瞭一批標本收藏中心與研究中心──自然歷史博物館。如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美國史密森研究所、全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和法國巴黎自然博物館等。來自世界各地的標本的集中收藏,使人們研究較高級分類階元(目、科、屬)的系統分類成為可能。

  隨著進化論的建立和發展,20世紀以來的分類研究要求以一系列的標本為依據,從而促進瞭盡可能地收集每個地區的完整系列標本。例如美國加州大學脊椎動物學博物館保存著從1920年以來采集的若幹種類的系列標本。

  1949年前,中國僅有少數科研單位和大學收藏著一些動物標本。自50年代以來,通過30餘年的區系考察或專題性的采集,至少已有37個科研部門、自然博物館及高等院校建立瞭標本室。僅獸類標本總量已達66000多號。

  標本的采集 應註意采集成長的或性成熟的動物,因為它能顯示全部分類學的形態特征。有很多動物如腔腸動物、昆蟲、某些甲殼類動物等,各有特異的生活史,在分類上很重要,因此也應采集它們生活史中各階段的幼蟲。

  采集時,應作詳細記錄,寫明野外采集號、采集地點、時間、氣溫、水溫、海拔高度、動物的性別、數量、顏色、采集者等,有些動物標本還應在采得時即測量並記錄其體重和外形。此外動物的棲息環境、生活習性、行為、繁殖情況等,亦應盡可能詳細記述。

  標本的制作 浸制法 無脊椎動物、魚類多浸制於70%~75%酒精或5~10%甲醛(HCHO)溶液中,也可置入二者各半的混合液中。遇大型標本,應在體內先註射保存液。

  幹制法 把動物處死後(如昆蟲、甲殼動物、珊瑚等)讓其自幹而成。

  剝制法 鳥類、獸類、大型魚類或爬行類等適用此法。把動物毛皮或皮剝下,皮內塗抹防腐劑,然後復原、填裝、整形,制成皮相標本或姿態標本。大型獸類毛皮可制成皮板,便於保管。

  蟲蝕法 用於制備脊椎動物骨骼標本。利用各種皮蠹清除骨骼上的肌肉。

  剔除法 制作骨骼時先剔除肌肉,後浸泡在腐蝕劑溶液中(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鉀),取出並剔除殘餘肌肉,最後漂白、整形和裝架。

  整裝制片法 小型動物的整體(如原生動物、海綿動物等)或其某一部分(如口器、外生殖器等)經固定、染色、透明與封片等步驟制成整裝片,供在顯微鏡下觀察。(見光學顯微鏡制片技術)

  標本的保存 標本室要幹燥、通風、防塵、防潮。應具空調和防火設備。剝制標本、幹制標本及骨骼入室前必須嚴格消毒,標本櫃內應放適量樟腦粉或萘丸以防蟲蛀,若室溫控制在5~7℃左右(毛皮標本)或15℃左右(骨骼標本),也可防止蟲害發生。浸制的標本浸入保存液2~3天後,經整理並調換入新鮮保存液後,即可直接入庫;冰凍組織及內臟標本可保存在 -76℃的冰櫃內。對保存狀況應定期檢查。

  標本管理 入庫 先作初步鑒定,確定學名,然後把標本清單(種類、數量等)及野外記錄本一並交給標本室。

  登記編號 按總登記本和分類登記本逐一登記編號。鳥類、獸類的毛皮標本,昆蟲標本盒、浸制標本的標本瓶及標本玻片等,均應有寫明學名、總編號、產地及日期等項的標簽。大、小頭骨均要寫上總編號。大型骨骼要在每塊骨骼上標明號碼及其拉丁文縮寫。附屬標本(鳥巢、鳥卵、生殖器等)應與原標本的編號一致。

  編制索引卡片 計有:目錄卡片,每個種1張,按分類系統編排;分類卡片;地區分類卡片;地理分佈卡片,每種1張,卡片背面附有全國的或部分省區的地圖,用幾何符號在圖上標上標本采集地點。

  排列順序 標本應按照各門類的分類系統排列。排列種內標本時,盡量把同一地區(產地)、同一性別的標本放在一起,若有亞種分化,應把同一個亞種的標本放在一起。模式標本應另辟專櫃或標本室存放。

  借用和交換 標本室應有借用和交換制度。獨個的標本原則上不外借,交換的標本應詳細登記、備查。60年代以來許多發達國傢已把計算機用作標本資料收藏與管理的工具。

  標本室的類型 無脊椎動物標本室 除昆蟲外的無脊椎動物多為浸制標本。小型動物如原生動物則制成載片標本。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迄今保藏著各類標本達10萬多瓶。

  昆蟲標本室 主要為幹制標本,少量為浸制標本。中國收藏最多的有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250萬號)和廣東昆蟲研究所等。

  魚類標本室 大多為浸制標本。中國收藏較多的研究單位有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標本20多萬號,約1000多種)和動物研究所(標本6萬多號,約2000多種)等。

  兩棲爬行動物標本室 大多為浸制標本。全國收集最多的是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鳥類標本室 主要為剝制標本。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藏有6萬多號標本,包括少量鳥巢、鳥卵和骨骼標本。

  獸類標本室 一般除瞭存放小型獸類的標本室外,另設有掛皮標本室(大型毛皮標本)和骨骼標本室。中國收藏較多的有中國科學院的昆明動物研究所(6550號)、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14104號)和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25000多號,包括骨骼2400號)。

  

參考書目

 唐子英等:《脊椎動物標本制作》,復旦大學出版社,上海,1985。

 堵南山:《無脊椎動物玻片標本制作法》,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