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生長在溫帶和亞熱帶的落葉喬木油桐(桐油樹的學名)的果實經脫殼、粉碎、蒸炒、壓榨所得的淡黃色以至黃褐色、具有特殊臭味的粘稠液體。原產於中國,故又稱中國桐油。中國的桐油自1876年出口起,一直在國際市場享有盛譽。

  桐油的主要成分為桐油酸(又稱桐酸)的甘油酯。桐油酸的分子式自1876年由克洛厄茲開始研究後,直至1925年才由J.伯塞肯和H.J.雷文斯韋確定為CH3>(CH2)3(CH═CH)3(CH2)7COOH。桐酸由於三個共軛雙鍵的空間排列,應有八種幾何異構體,但至今在自然界隻發現有α型和β型兩種。1951年D.H.惠勒根據熱聚合動力學的研究結果提出α-桐酸為順,反,反型,β-桐酸為反,反,反型,後為光譜實驗所證實。

  桐油的密度為0.9360~0.9440克/厘米3(25℃),折射率(20℃)為1.5030~1.5260,皂化值為188~196,碘值為154~176。

  桐油由於含有72%~78%以上的具有三個共軛雙鍵的桐酸,因而具有自動氧化、熱聚合、快幹等特性,在天然植物油中它的快幹、防水性能,遠較亞麻仁油等為優,是極佳的幹性油。它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一向是制造塗料的主要原料,大量用於建築、機械、船舶、車輛、武器、日用品等方面的防水、防腐和防銹;在電器生產方面,電視機、錄像機等所用的集成電路板,一般均須使用具有特優絕緣性和柔軟性的桐油作絕緣塗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