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為l,電量為±q的兩個點電荷構成一個電偶極子,用電偶極矩(簡稱偶極矩)μql來表徵。偶極矩是一個向量,方向規定從負電荷指向正電荷。一組點電荷{qi}的的偶極矩由下式計算:

,式中 r i是從坐標原點到電荷 q i的徑矢。正負電荷中心不重合的分子稱為極性分子,可以抽象地看成一個偶極子,用它的偶極矩來度量其極性的大小。分子偶極矩中原子核電荷的貢獻為 q αr α分別為核 a的電荷及其徑向量;電子的貢獻為 ,其中 ρ( r)是空間 r點的電子電荷密度。總偶極矩 。偶極矩用庫·米作單位。

  在外電場存在時分子的電子電荷密度和核幾何構型偏離其平衡位置,稱為變形極化,由此產生的偶極矩稱誘導偶極矩μi,其大小與外加有效電場強度E成正比:

,式中比例系數 α稱為分子的極化率; ε 0為真空介電常數。

  在外電場存在下,一個偶極子的勢能為:V=-μ·E=-μEcosθ,式中θEμ之間的夾角。極性分子雖然有永久偶極矩,但由於熱運動,偶極矩的取向是紊亂的,在沒有外加電場存在時宏觀物體中分子的平均偶極矩為零。當加上外電場後,偶極子沿電場強度方向擇優取向,根據玻耳茲曼定律可以求得分子由於轉向產生的平均偶極矩μt為:

,式中 k為玻耳茲曼常數, T為熱力學溫度。於是在外電場存在時分子的總平均偶極矩 μ a為: ,式中 μ i為誘導偶極矩。若單位體積內有 N個分子,則在電場存在下它的表觀偶極矩為 P又稱為介質的極化強度向量。通常定義摩爾極化率為:

式中 N A為阿伏伽德羅數。 P M與介質的介電常數 ε有直接的關系, ,式中Μ、 d分別為介質的分子量和密度。上式稱為克勞修斯-莫索提-德拜方程式,它給出一種測定分子的極化率和永久偶極矩的方法:在不同溫度下測定介質的介電常數和密度,求出 P M與溫度的關系,就可以由 P M對1/ T作圖得到的直線的截距和斜率求出 αμ的數值。

  實驗資料證明:如果給分子的每個化學鍵和基團指定適當的偶極矩,則分子的偶極矩近似等於它的各個鍵偶極矩和基團偶極矩的矢量和。例如CH3Cl的偶極矩近似等於三個C─H鍵偶極矩和一個C─Cl鍵偶極矩的矢量和,或者一個CH3基團偶極矩和一個C─Cl鍵偶極矩的矢量和。利用這種方法可以近似計算幾何結構已知的分子的偶極矩。反過來,根據測定的偶極矩可以區別分子異構體或推斷分子的幾何構型。例如二氯乙烯有兩個異構體,沸點分別為60.3℃和47.5℃。前者的偶極矩不等於零,而後者等於零,由此可以判斷前者為順式異構體,而後者為反式異構體。

  一個偶極子在遠離其中心R處產生的電勢為

,式中 γμr之間的夾角。因此極性分子與其周圍分子之間存在偶極相互作用。這種作用影響物質的許多性質,例如使沸點升高。高極性分子組成的液體的介電常數大,是離子型化合物的良好溶劑,因為它一方面通過離子-偶極作用產生溶劑化離子,一方面減弱正負離子間的庫侖引力,兩者都有助於組成化合物的離子分散到溶劑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