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Si,原子序數14,原子量28.0855,屬週期系ⅣA族。矽是一種非金屬元素,晶態矽有金屬光澤和某些金屬性,因此常被稱為準金屬元素。1823年J.J.貝采利烏斯首先分離和描述矽元素。元素名silicon來自拉丁文silicis,原意是“燧石”。

  存在 矽約占地殼總重量的27.72%,其豐度僅次於氧。在自然界中,矽都以含氧化合物形式存在,其中最簡單的是矽和氧的的二元化合物叫做矽石SiO2。石英、水晶、瑪瑙和燧石等是純矽石的變體,砂子和砂巖是不純矽石的變體。礦物和巖石中的矽氧化合物統稱天然矽酸鹽,較重要的有長石KAlSi3O8、高嶺土Al2Si2O5(OH)4、滑石Mg3(Si4O10)(OH)2、雲母KAl2(AlSi3O10)(OH)2、石棉H4Mg3Si2O9、鈉沸石Na2(Al2Si3O102H2O、石榴石Ca3Al2(SiO4)3、鋯英石ZrSiO4和綠柱石 Be3Al2Si6O18等。土壤、粘土和砂子是天然矽酸鹽巖石風化後的產物。

  物理性質 矽有晶態和無定形兩種形式。晶態矽具有金剛石晶格,晶體硬而脆,熔點1410℃,沸點2355℃,密度2.32~2.34克/厘米3,莫氏硬度為7。無定形矽是一種灰黑色粉末,實際是微晶體。

  晶態矽具有明顯的導電性,電導率不及金屬,且隨溫度升高而增加,具有半導體性質。極純的晶態矽能夠隨著晶格中摻入微量雜質而大大增加其電導率,如果摻入缺電子的ⅢA族元素,如硼的原子,就形成所謂p型矽半導體,這種半導體因晶格中電子空位(或空穴)的遷移而增大電導率;如果摻入ⅤA族元素如磷、砷等原子,則形成n型矽半導體,這種半導體因晶格中多餘電子的遷移而增大電導率。

  化學性質 矽的電子構型為(Ne)3s23p2,氧化態為+4、+2。矽在常溫下不活潑,與空氣、水和酸(除氫氟酸及其混合酸外)等都沒有明顯作用;在加熱下,能與鹵素反應生成四鹵化矽。650℃時矽開始與氧較完全地反應,但直到約1200℃時反應並不加快。單質矽在高溫下還能與碳、氮、硫等非金屬單質化合,分別生成碳化矽SiC、氮化矽Si3N4和硫化矽SiS2等,但反應往往不完全。矽可間接生成一系列矽的氫化物,即矽烷。矽還能與鈣、鎂、銅、鐵、鉑、鉍等化合,生成相應的金屬矽化物。

  單質矽能溶於濃硝酸和氫氟酸的混合酸,生成二氧化矽,進而溶解成四氟化矽。在氫氧化鈉(或鉀)的濃溶液中,單質矽能緩慢溶解,生成可溶性矽酸鹽溶液並放出氫氣。

  矽是非金屬元素中電負性最小的一員,鮑林標度為1.8,常被稱為正電性最大的非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它的氧化態通常為+4;在特殊條件下為+2,如氧化矽SiO等;在一些金屬的矽化物中出現負氧化態,如矽化鎂Mg2Si。矽有親氟性和親氧性,四氟化矽和二氧化矽的標準生成焓特別大。無定形矽的化學性質比晶體矽活潑。

  制法 實驗室裡用金屬鉀在高溫下還原氟矽酸鉀,再用水洗去生成的氟化鉀,即得單質矽。也可用鎂粉在赤熱下還原粉狀二氧化矽,用稀酸洗去生成的氧化鎂和鎂粉,再用氫氟酸洗去未作用的二氧化矽,即得單質矽。這兩種方法制得的都是不夠純凈的無定形矽,為棕黑色粉末。

  工業上用碳在電爐內還原天然的二氧化矽原料來制取單質矽,溫度應高於矽的熔點。由於天然的二氧化矽常含有鐵、鋁、鈦等雜質,所以矽的純度隻有98%。用氫氟酸和硫酸的稀混合酸處理,可使純度有所提高。

  高純的半導體矽可於1200℃時在熱矽棒上用氫氣還原高純的三氯氫矽SiHCl3或四氯化矽SiCl4而得。超純的單晶矽可通過區域熔煉法拉制。

  應用 超純單質矽可作半導體材料。粗的單質矽及其金屬互化物組成的合金,常被用來增強鋁、鎂和銅等金屬的強度。矽鐵合金可作煉鋼的脫氧劑,含矽量較高的矽鋼常用於制造耐化學腐蝕的化工設備,矽鋼片可用於制發電機和變壓器。純度為98%~99%的矽是制備有機矽化合物、矽酮樹脂、矽酮橡膠和矽酮油類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