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地殼的某一部分對其毗鄰部分發生相對扭動而形成的構造體系。又稱扭動構造型式,是地殼表層普遍存在的構造現象。扭動構造型式較多,扭動方式可分為直線扭動和旋轉扭動兩種。直線扭動形成直扭構造體系,包括多字型構造、山字型構造、入字型構造和棋盤格式構造體系等構造型式;旋轉扭動形成旋扭構造體系,包括帚狀構造、蓮花狀構造、渦輪狀構造、歹字型構造和S狀、反S狀構造等構造型式。各種構造型式的構造體系實際上就是巖石形變的圖像。因此每一種構造型式的建立,都是具有成生聯繫的構造形跡跡有規律地組合而成。導致扭動構造型式的水平應力場都是東西向和南北向水平運動發展不平衡的產物,可以把它們看作是東西向與南北向構造的變種或派生構造。

  研究扭動構造體系有助於闡明區域構造運動的程式和構造復合現象以及礦產的分佈規律。例如中國江西南部和湖南南部多金屬礦產的分佈,主要部分就是受到屬於多字型構造的新華夏系與緯向構造體系復合作用控制的。又如在若幹油田中出現的旋卷構造,可能不是繞著垂直軸旋扭作用的產物,而是繞著水平軸或近於水平軸兩頭對扭作用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