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含水氧化鐵為主要成分的、褐色的天然多礦物混合物。早先認為褐鐵礦是成分為2Fe2O3·3H2O的一種獨立礦物,但X射線衍射分析表明,它們大部分是隱晶質的針鐵礦,可混有纖鐵礦、赤鐵礦、石英、粘土等,含吸附水及毛管水,成分可變,但基本上為 FeO(OH)·nH2O。物理性質亦可變,但總是呈各種色調的褐色,條痕黃褐色。通常稱鐘乳狀、葡萄狀、致密和疏松的塊狀、土狀等產出,也常呈黃鐵礦晶形的假象出現。褐鐵礦是氧化條件下極為普通的次生物質,由鐵的硫化物或碳酸鹽等氧化而成。在硫化礦床氧化帶中極為常見,構成“鐵帽”,可作為找礦標志。鐵銹也由褐鐵礦組成。褐鐵礦也可在沼澤、湖泊及泉水沉積中通過無機或生物沉淀而形成。它在法國的洛林、德國的巴伐利亞、瑞典等地形成有重要價值的鐵礦。褐鐵礦是次要的鐵礦石,含鐵量低,但較易冶煉;還可用作顏料,是黃土中的色素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