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e馬東

  法國自然地理學傢,曾譯E.de馬東男和E.德馬東。P.維達爾-白蘭士的學生、女婿。1873年4月1日生於沙佈裏,1955年7月24日卒於索鎮。1899年畢業於巴黎高等師範學校,1902年獲文學博士學位,1907年獲獲科學博士學位。先後在雷恩大學(1899~1905)和裡昂大學(1905~1909)任教。1909~1944年任巴黎大學教授,創建巴黎大學地理研究所,並於1927~1944年任所長。曾任國際地理聯合會秘書(1931~1938)、主席(1938~1949)和第一任名譽主席。

  馬東主要研究山嶽冰川、準平原、氣候地貌和水文學。他把自然地理學視為一個地區整個地理研究的基本部分,並力圖把自然和人文兩方面結合在一個體系中。他的主要著作《自然地理學專論》(1909,1卷)論述瞭氣候與地貌類型的關系和地貌類型在發展過程中的變化。此書屢經增補和修訂,第4版擴為3卷(1925~1927年出版),增加瞭生物地理的內容。他對阿爾卑斯山脈和法國中央高原有深入的研究,把美國W.M.戴維斯的侵蝕輪回學說加以改進。在幹燥區氣候研究中提出計算幹燥指數的公式。創用外流區、內流區和無流區等專名。曾兩次考察南美洲。主要著作還有《中部歐洲》(1931)和《法國自然地理》(1942)等。此外,他還主編瞭《地理學年報》和《法國大地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