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廣義位移(線位移和角位移)為未知量,求解固體力學問題的一種方法。位移法的思想是法國的C.-L.-M.-H.納維於1826年提出的。

  用位移法求解結構問題,第一步須列出物體內所有節點的全部廣義位移。這些廣義位移的總數目稱為節點位移自由度(又稱節點位移可動度)。例如圖中的平面剛架有3個節點:點1完全被約束,沒有廣義位移;點2有一個轉動位移;點3有一個轉動位移和一個水準方向的位移。因此該剛架的節點位移自由度為3。第二步是將結結構的全部廣義位移加以約束,所得到的結構體系稱為基本體系。在基本體系的一個節點上解除某個廣義位移s的約束,此時如果在某個廣義位移r的方向上作用一個廣義力Krs,它在s方向上引起的廣義位移恰好為一個單位,則Krs稱為剛度系數。rsKrs稱為直接剛度系數;r不為s時稱為交叉剛度系數。它們可通過結構分析求出。求出各剛度系數後,把外載荷加到基本體系上,就得到用節點未知廣義位移表示的位移法平衡方程組。方程數目恰與未知量數目相等,從而可以通過解方程組求出各節點的實際位移,進而可求得全部內力。

  通常,用勢能原理來建立位移法平衡方程組,具體作法如下:

為系統的總勢能,式中 x i( i=1,2,…, n)為節點未知廣義位移; R i為載荷引起的第 i個節點處的約束反力; d q為載荷作用點的位移; K qq為在載荷作用點處產生單位廣義位移所需的廣義力; m為載荷個數; n為自由度。根據最小勢能原理,真實情況下的結構應滿足如下條件:

  (i=1,2,…,n),

由此得到位移法平衡方程組:

或用矩陣表示為:

[K]{x}+{R}=0,

式中[ K]為剛度矩陣;{ x}為廣義位移陣列;{ R}為載荷陣列。上述方程組是關於 n個未知量 x i( i=1,2,…, n)的 n個代數方程組,可解出 x i( i=1,2,… n)。

  用位移法求解連續彈性體時,由於系統可看作是由無窮多個節點組成的,所以系統具有無窮多個節點位移自由度,這就需要無窮多個方程,因此必須用一些近似方程求解。方法之一是將系統化為有限個單元,隻研究單元邊界處的位移,這就是有限元法。另一方法是假設位移為一級數形式,每項級數為一已知的滿足邊界條件的函數,其系數為未知常數,代入平衡微分方程後即可求得系數,從而得到位移。

  在實際應用中,根據各類結構的特點,位移法已發展成為多種實用計算法,常用的有轉角位移法、變形分配法和力矩分配法等。

  

參考書目

 R.V.Southwell,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Elasticity for Engineers and Physicists,2nd ed.,Oxford Univ.Press,London,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