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出生的法籍實驗固體力學傢。1815年2月22日生於維也納,1861年1月20日卒於法國圖爾。

  維爾泰姆是猶太裔富豪銀行傢的遺腹子,生後數天其母去世。1839年在維也納獲醫學學位。畢業後放棄醫學到柏林大學學習數學和物理兩年,聽C.G.J.雅可比、J.施泰納、P.G.L.狄利克雷等科學傢講課。1841年到法國,依靠繼承所得的巨額財富,先後在巴黎綜合工科學校、法蘭西學院的實驗室從事耗資巨大的科學實驗。1848年成為法國分分民。1853年獲科學博士學位。1848和1853年先後當選為維也納科學院和柏林科學院的通訊院士。他因實驗所得結果與當時理論預測不符,在學術上長期受到非難,心情抑鬱,1861年在圖爾旅遊時,從教堂塔頂下跳而死。

  維爾泰姆在固體力學實驗方面的貢獻是多方面的:1854年為光彈性實驗建立瞭應力光學定律(維爾泰姆定律);1857年作過多種形狀截面的棱柱體扭轉實驗,獲得一批最早的實驗結果;1851年研究3公裡長的鋼絲中一維拉應力波的傳播,1846年起對人體骨骼、組織、肌肉、動脈、神經等的彈性性質進行實驗,並根據死者性別、年齡和試驗距死亡的時間等因素進行分析,後又對狗的機體進行類似實驗,發現生物材料應力應變關系的特殊非線性。

  維爾泰姆樹立瞭嚴格的實驗風格,實驗時,他總是詳細檢查周圍環境的溫度、電磁場、試件在實驗前的永久變形等。他得到的有關金屬和生物材料的大量力學數據,至今仍有價值。在19世紀中,著名科學傢如A.-L.柯西、S.-D.泊松等所獲得的彈性常數,依據的是當時流行的理論──材料是以中心力互相吸引的分子所組成,因而與維爾泰姆的實驗結果不相符合,如泊松1829年在理論上導得橫向應變比(泊松比)為1/4,而維爾泰姆根據玻璃和黃銅的實驗結果則約為1/3。

  維爾泰姆自1841年起共發表實驗論文約40篇,大部刊登在法國科學院的學報(Comp.Rend.)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