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熱力學定律研究化學反應的分支學科。主要包括熱化學、化學平衡、溶液理論等,此外如電化學、表面化學、相平衡等也屬於化學熱力學範圍。在研究化學反應時,需要知道反應的始態及終態的某些基本熱力學性質(如內能、焓、熵、自由能、自由焓等)一般地說,如果始態(反應物)和終態(生成物)相對於適當參考態的焓和熵是已知的,則用熱力學方法研究化學反應的條件就具備瞭。

  熱化學 主要內容是用熱力學第一一定律研究“化學反應熱”方面的問題。在化學反應中,一摩爾物質的變化(指主要的生成物或反應物)所吸收的熱量名為化學反應熱,簡稱為反應熱。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知道,在定溫、定壓(或定容)下發生的化學反應,其反應熱Qp(或Qp)等於反應過程焓(或內能)的變化 ΔH(或ΔU)。所以方程

(1)

是熱化學中的基本熱力學公式。利用態函數UH 的性質,就可以從某些已知的反應熱計算未知的反應熱。

  由式(1)可見,反應熱Qp(或Qp)僅由反應物的初始狀態及生成物的終瞭狀態所決定,而與中間過程無關,這稱為赫斯 (Hess)定律。例如化學反應 C+O2─→CO2可以分

兩步實現,若這三個反應的反應熱分別為 Q pQ p 1Q p 2,則

QpQp1+Qp2

赫斯定律是熱力學第一定律的早期實驗基礎之一,它可以幫助人們從易於測定的Qp(或Qp)值,計算難於測定的Qp(或Qp)值;它是熱化學中的重要定律之一。

  反應熱與溫度的關系由基爾霍夫定律給出。它的內容是:定壓下,在兩個不同溫度(T1T2)進行的同一化學反應,其反應熱Qp(T1)和Qp(T2)不同。由赫斯定律可導出反應熱隨溫度的變化滿足如下關系

(2)

式中ΔCp為生成物的定壓熱容和反應物的定壓熱容之差。式(2)就是基爾霍夫定律,它也是熱化學中的一個重要定律。

  化學平衡 主要內容是應用熱力學的平衡判據研究化學反應的平衡條件。在化學熱力學中通常把化學反應方程寫作等式,例如,在化學熱力學中將高溫下氫分子和氧分子化合成水的反應式寫為2H2O-2H2O2=0。一般地,把任意一個化學反應寫作如下形式

(3)

式中Ai表示第i種組元。vi表示第i種組元在化學反應中的計量系數,並規定對生成物而言vi取正號,對反應物vi取負號。

  對在不同條件下發生的化學反應,可使用不同的平衡判據。例如,在恒溫、恒壓、恒組成(N)下進行的化學反應,其自發進行(相應於下式中的小於號)或平衡條件(相應於下式的等號)由自由焓判據確定。即

(4)

式中μi為系統中某物種的偏摩爾自由焓(或稱化學勢),dni為該物種摩爾數的變化。

  由於化學反應

   vAA+vBB+…─→vLL+vM M+… (5)

發生時,各物種的數量變化dni要服從計量系數之間的比例關系,即

(6)

式中ξ為反應進度,dξ為在一個無窮小過程中化學反應的進度。因而在式(4)中化學反應的自由焓判據為

dGTpN=(-vAμA-vBμB+vLμL+vMμM)dξ≤0 (7)

(8)

為在恒溫、恒壓、恒組成的系統中單位進度的反應(按計量系數的摩爾數發生的反應)產生的自由焓變值 Δ攍。為瞭滿足恒組成的條件,可以設想系統非常大,因而發生瞭單位進度的化學反應後,系統的組成隻變瞭無窮小量。Δ攍稱為反應自由焓,-Δ攍稱為化學親合勢。Δ攍越小(或-Δ攍 越大)則在該 TEN(組成)時,反應趨勢越大;Δ攍 等於零時,反應達到平衡。

  當系統中沒有產物時,產物的化學勢為零;這時Δ攍=

即正向反應趨勢極大;反之,若反應物的濃度為零,則Δ攍= ,即逆向反應趨勢極大。在反應的過程中,組成不斷變化,Δ攍值也隨之變化,變化的情況如附圖中所示,正向反應的Δ攍由AB曲線表示,逆向反應的Δ攍由A′B′曲線表示。R為反應物,P為產物。O點處Δ攍=0,所以O代表平衡混合物。

  化學反應的平衡條件為

(9)

μi為平衡系統中第i個組元的化學勢。當系統為理想氣體時,μiμi0(T)+RT lnpiμi0(T)為一個與溫度有關的常數,稱為標準化學勢,Ei為平衡系統中第i個組元的分壓,R 為摩爾氣體常數。聯合平衡條件式(9),可以得到平衡系統中各組元分壓Ei之間的關系

(10)

。 (11)

稱為標準反應自由焓。由式 (11)知道, 在恒溫下為一常數,稱為平衡常數, 以 K p表示

Kp

(12)

和以上的論證相似,可以由μi與濃度

的關系得到

, (13)

μi與摩爾分數xi的關系可得出

, (14)

KaKx是平衡常數的另兩種表示方法。

  當系統處於非平衡態時,設其組元的分壓為Ei,則當

時,反應正向進行;當 時,反應逆向進行。

  溶液理論 用熱力學方法研究多組元體系的理論。

  溶液是液態溶體。溶體是一個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組元的均勻系。當溶體是氣相時,通常叫做混合氣體;當溶體是固相時,叫做固溶體。

  在研究溶液性質方面,理想溶液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模型。化學勢具有以下形式

(15)

的溶液稱為理想溶液。式中xi表示組元 i在溶液中的摩爾分數;

是溫度 T與壓強 E的函數。形成理想溶液的各組元在 TE不變的情形下混合時,總體積不變,也不吸收或放出熱量,但其熵的變化為 。實際溶液的性質與理想溶液的有差別,但非常稀的溶液,或化學結構極為相似的組元混合而成的溶液,均很接近理想溶液,例如苯和甲苯形成的溶液。此外將理想溶液服從的規律經過“校正”,就可以研究非理想溶液的性質。

  理想溶液的蒸氣壓與組元濃度的關系服從喇烏耳定律。設溶液與其蒸氣達到平衡,並把蒸氣看作混合理想氣體,其中第i組元的化學勢為

(16)

μi0是在溫度T及1個大氣壓時第i組元純氣體的化學勢。若在同溫度時,此純液體的蒸氣壓是pi0,則按照喇烏耳定律,有

(17)

式中xi為第i組元在液相中的摩爾分數。將式(17)代入式(16)可得

。 (18)

由於在平衡系統中μi=μig,所以對比式(15)及式(18)得出

(19)

在理想溶液中,任一組元從xi=0到xi=1都服從式(15),即無論是溶劑還是溶質,在整個濃度范圍內都服從喇烏耳定律。

  常遇到的溶液是稀溶液,即其中一種組元的數量遠遠大於其他組元的數量。數量占得較少的溶質不服從喇烏耳定律而服從亨利定律

(20)

因而對於溶質在式(15)中的

   (21)

  除上述溶液的蒸氣壓受到溶質摩爾分數(或說濃度)的影響外,隨著溶質濃度的增加,溶液的沸點升高而凝固點下降,這些性質在實際中均有重要應用。

  非理想體系中各組元的化學勢與壓力(或摩爾分數)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但將理想體系中各組元的化學勢的表達式加以“校正”,就可使其既適用於理想體系又適用於非理想體系,在形式上統一起來。為瞭達到這一目的,G.N.路易斯提出瞭逸度f與活度α的概念。在真實氣體混合物中,用逸度fi代替理想混合氣體中的分壓Ei,則化學勢表達為

μi=μi0RTlnfi。 (22)

逸度f相當於“校正壓力”,它與TE及混合物的組成有關。與此相似,在溶液中用活度αi,代替第i組元的摩爾分數,則化學勢表達為

μi=μi0RTlnai。   (23)

活度αi是第i組元的化學勢的量度,它與TE及溶液的組成有關,相當於“校正濃度”。逸度與壓力的比值稱為逸度系數;活度與摩爾分數的比值稱為活度系數。二者代表非理想體系與理想體系偏差大小的量度,可以通過實驗方法測定。

  

參考書目

 傅鷹編著:《化學熱力學導論》,科學出版社,北京,1963。

 S.Glasstone,Thermodynamics for Chemists, D.VanNostrand Co., Princeton, 1958.

 G. W. Castellan, Physical Chemistry, Addison-Wesley, Tokyo, 1964.

 M. L. Lakhanpal, Fundamentals of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McGraw-Hill, New Delhi,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