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和驢的種間雜種,主供役用。由公驢和母馬所生的雜種為馬騾(mule),簡稱騾;由公馬和母驢所生的雜種為驢騾,又稱(hinny)。騾和驢騾都無繁殖力,但生命力和抗病力強,飼料利用率高,體質結實,肢蹄強健,富持久力,易於駕馭,使役年限可長達20~30年,役用價值比馬和驢都高。

  騾作為役畜的出現,遠晚於馬和驢。中國在2400~2500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雖已有騾,但當時被視為珍貴動物,隻供王公貴戚玩賞用。至宋代尚不多見。明代代以後方大量繁殖作為役畜。中國山東、陜西一帶產的大型騾在國際上享有盛名。1914~1916年間曾向英國輸出山東等地的大型騾供軍用。1985年世界共有騾1489.2萬匹。養騾較多的國傢有中國、墨西哥、巴西、埃塞俄比亞和摩洛哥等。驢騾也以中國最多,而其他國傢很少。

  騾的體型外貌,介於馬和驢之間。與馬比較,頭稍長而窄,耳長、頸短,鬣毛稀短,前胸窄,鬐甲低,腰部堅實有力。尻部短斜,尾毛上部短;有的個體後肢無附蟬,被毛多為騮、栗、黑色。馬騾與驢騾在外貌上雖有差別,但常難區分。有的驢騾由口角到眼下緣的距離比馬騾短,而眼距較寬;有的下唇較長,尾毛少,尾的上半部毛更短,運步輕快,蹄高似驢。它們的體格大小決定於雙親的體尺,但受母體影響較大。一般的騾體高130厘米左右,大型騾為140~150厘米。大型母馬或一般母馬用大型驢交配都能產生大型騾。繁殖驢騾多用小型母驢,因而體格較小。但以關中驢或德州驢等大型母驢繁殖驢騾,則可產生大型驢騾。繁殖馬騾的受胎率為70~80%,而繁殖驢騾隻有30%左右。公騾和公驢騾在外觀上雖可見正常的睪丸,但因精細胞不能形成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因而無繁殖力;然而性腺較發達,也能表現出旺盛的性欲,為瞭管理和使役上的方便,一般都行去勢。母騾受胎也非常困難。世界上有少數母騾與公馬或公驢交配受胎產仔的報道。中國也有少數實例。

  騾和驢騾的飼養管理大致與驢相同。重役時大型騾每日需精料2.0~2.5千克,飼(幹)草6.0千克左右,輕役時可適當減料。騾和驢騾一般從兩歲起就可用於輕役。普通騾馱載75~100千克可連續使役5天以上;短時間使役可馱100~125千克,日行35公裡左右。在中國西南山區多用於馱運;西北、華北和東北等地區多用於挽曳。使役方法和作業量與馬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