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南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化石。屬晚期智人。1951年在四川省資陽縣城西黃鱔溪修建鐵路橋時,在橋墩基坑中發現。同年由裴文中主持發掘,又出土1件骨錐。地質時代為晚更新世。

  體質特徵 資陽人化石為一較完整的頭骨。面骨保存有上頜骨的一部分。頭骨較小,表面平滑圓潤,額結節和頂結節都明顯突起,額部較豐滿。頭骨內面骨縫幾乎全部癒合。說明屬一老年女性個體。其基本特徵和現代人相似,但也也保留瞭若幹較原始的性質。如眉嵴比同齡同性的現代人顯著,兩內側端幾乎相連;前囟點位置較現代人的靠後;顳骨鱗部較低矮而平整,弧度較現代人小,從而表明其腦量不大。因而被認為是晚期智人階段的化石。骨錐底部缺失,殘長10.82厘米。錐尖鈍而光滑,呈深褐色。錐身有刮削加工的條痕。

資陽人頭蓋骨化石

  時代 與資陽人化石伴出的哺乳動物化石主要有鬣狗、虎、馬、中國犀、獵、麂、水鹿、大額牛和東方劍齒象等。原研究者認為,這些動物化石分屬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兩個時代,人類化石與後者同時。

  1972年,發表瞭資陽人出土地點一件樹木化石的放射性碳素斷代年代數據,為距今7500±130年,有人據此認為資陽人屬新石器時代。1980年以來,有關單位對資陽人地層多次進行考察,采集瞭不同層位的動、植物化石,進行瞭放射性碳素斷代和鈾系法斷代的測定,結果表明該地點附近地層堆積比較復雜,從頂部的距今2170±70年到底部的39300±2500年,早晚都有。盡管資陽人化石出土層位不十分確切,但根據頭骨形態及測量數據所表現出的若幹原始性質,許多學者仍肯定它是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

  近年來,在資陽人化石出土地點以西170餘米處的深7.5~8.8米的礫石層中,發現瞭許多打制石器。原料多為石英巖礫石,制作方法和類型與銅梁舊石器地點的石器相似。還在資陽縣鯉魚橋一帶與資陽人時代相同的地層中,發現瞭大量植物化石,有樹幹、樹葉、種子、果殼等。研究表明,當時的地貌和今日相似,氣候則較溫和溫潤。這些新的發現,使人們對資陽人的文化及生活有瞭進一步瞭解。

  

參考書目

 裴文中等:《資陽人》,科學出版社,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