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古代城市遺址。位於今蘇聯烏茲別克加盟共和國鐵爾梅茲城以北約10公裡。始建於西元前第1千年下半葉,西元1220年被蒙古軍攻破而衰落。該城在中國古代文獻中音譯為怛密、怛滿、怛沒、忒耳迷等。1927年起由蘇聯考古學傢Б.П.傑尼克和М.Е.馬松等人主持發掘。

  該城在前 3~前2世紀希臘-大夏王國時期即已存在。西元1~4世紀貴霜王國時期,該城趨於繁榮,有發達的鐵器和陶器生產,面積達400公頃以上。城內佛教興盛,留有不少遺跡,,其中主要的是卡拉丘和法亞茲丘佛寺遺址。卡拉丘在城西北角,是蘇聯中亞地區僅見的石窟寺遺址。兩處遺址都出有大量石雕、壁畫殘片、佛頭像、帶有婆羅密文字和佉盧文字母(見古印度文字)的陶片以及大夏、貴霜王朝的錢幣等。城址東南部有一佛塔,名為祖爾馬勒,據說系用120餘萬塊土坯築成。5~6世紀,城市一度衰敗。7世紀時,該城在原外城墻的范圍內形成瞭面積約10公頃的長方形城區及其外圍的附城。有人認為城區和附城共約30公頃。9~12世紀,該城達於鼎盛,成為一個封建大城和河港。其建築由城堡、城區、附城和郊區4個部分組成,總面積又達400公頃以上。在附城手工業區,建有金屬加工、制陶、玻璃業的街坊及磚窯。在這裡還發現富人的房屋,留有磚鋪的花紋地板、雪花石膏的窗格和彩色的窗玻璃。在城址東部有11~12世紀統治者的華麗宮殿,其遺存包括一處磚砌水池、一座大廳墻壁的石膏雕刻及許多帶有銘文和花瓣、禽獸、騎士圖像的圓形玻璃飾物。

  該城13世紀時被蒙古軍隊破壞,以後又在原址東面7公裡處復興,一直延續到18世紀,原來的舊城墻在15~17世紀也曾恢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