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永

  中國現代考古學傢。梁啟超的次子。原籍廣東省新會縣。光緒三十年十月七日(11月13日)生於日本橫濱,1954年4月2日卒於北京。

  梁思永1923年畢業於清華學校留美預備班,隨後去美國哈佛佛大學研究院攻讀考古學和人類學,1930年獲碩士學位。歸國後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工作,對中國田野考古走上科學的軌道起瞭積極的推進作用。先後主持和參加的重要發掘有:新石器時代的昂昂溪遺址、城子崖遺址和兩城鎮遺址,安陽殷墟和侯傢莊商王陵區,以及後岡遺址等項。從40年代初期起,因肺結核癥加劇,長期臥床休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在病床上主持日常工作,為該所的建立和考古事業的發展作出瞭貢獻。

  梁思永在學術上的重要成就是,通過後岡遺址的發掘,第一次從地層學上判定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和商文化的相對年代關系,解決瞭中國考古學上的這一關鍵性問題。他在侯傢莊商王陵區主持瞭中國考古學史上少有的大規模發掘,發掘10座大型陵墓和上千座“人牲”祭祀坑,揭示出商代奴隸社會階級壓迫的殘酷狀況,為中國古代社會的研究提供瞭重要的科學資料。1930年用英文發表的《山西西陰村史前遺址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一文,是中國國內對仰韶文化認真進行比較研究的第一篇論著。他最早對龍山文化作綜合性論述,通過對龍山文化的面貌和特征的初步概括,預見到該文化將能劃分為不同的區域類型;並探討瞭龍山文化和商文化的密切關系。他主持編寫的《城子崖》(1934),是中國第一部田野考古報告。他的單篇論文匯編為《梁思永考古論文集》(1959)。未完稿的侯傢莊王陵區發掘報告,由高去尋輯補為《侯傢莊》一書多冊,在臺灣省陸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