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金石學著作。阮元編錄。書成於嘉慶初年。在清代著錄、考釋傳世銅器銘文的諸書中,它是成書較早、內容較好的一部。書前有阮元自序和朱為弼後敘。朱氏曾充阮氏幕友,此書之編定審釋實出朱手,經阮改訂而成。

  書共十卷,所收銅器銘文,計有商器173件、周器273件、秦器5件、漢晉器99件,共550件(阮元自序謂560器)。銘文均據拓本或摹本刊刻,每段銘文附以釋文,並結合經史進行考證。書前附《商周銅器說》兩篇,上篇論古銅器銘文的歷史價值值,認為“其重與九經同之”;下篇論“三代時鼎鐘為最重之器”,又列舉兩周時期有關銅器的記載和漢唐時期出土銅器的情況。又附《商周兵器說》一篇,論述商周兵器的發展趨勢等等。此書結合經史研究銅器銘文。但作者由於受當時金文研究水平的限制,對銘文的摹寫並不十分正確,考釋也有不少訛謬,銅器的斷代和分類往往漫無標準,真偽之辨不夠審慎。又或誤分一器為二,誤合二銘為一,等等。

  傳世的版本,以嘉慶九年(1804)阮氏自刻本為最佳。朱氏傢藏原稿,舊題《吉金古文釋》,光緒三十二年(1906)石印時改題《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稿本》(四卷)。另外,阮氏所刻《皇清經解》,曾將此書中關涉經、傳部分輯為二卷收入。方浚益《綴遺齋彝器款識考釋》,曾舉正此書摹寫不準的銘文若幹條;孫詒讓《古籀拾遺》,校正此書考釋30條,均可供參考,但並不完全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