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古代佛寺遺址。位於今阿富汗興都庫什山沙蓋爾德附近。年代為7至8世紀。以出土罕見的灰泥佛像和壁畫而引人註意。1937年法國考古學傢J.卡爾進行瞭發掘。

  該佛寺為一方形塔院。正中有小窣堵婆佛塔,以片巖構築。南面為房舍,用土坯砌成。窣堵婆的方形基壇和圓形塔身均有兩層,下層為底座形式,作有立柱和蛇腹,上層由列柱環繞的列龕構成,形式較為罕見。塔院四壁各有3個壁龕,以土坯砌築。龕內置有佛、菩薩和供養人像,全為灰泥塑造,姿態自如,,線條流暢,頗具印度風格,屬後期犍陀羅藝術,而其胸飾則有明顯的波斯影響。壁龕裝飾十分華麗。龕口有科林斯式立柱和卷草紋的拱額,龕內外繪有壁畫,其題材與塑像相同,畫面多用紅、黃兩色,顯出印度風格,畫像的服飾則為波斯式樣。在置有供養人塑像的壁龕下發現有屍骨甕,從中出土許多波斯薩珊朝和頤噠的錢幣(見中亞古代和中世紀錢幣),佛寺的年代即據此推定。有人認為這個佛寺可能就是玄奘《大唐西域記》中所記的商諾迦縛娑的伽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