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亞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伊朗法爾斯省波斯波利斯之南 2.5公裡處。遺址包括A(西側)、B(東側)兩個不大的土墩。巴昆 B下層的定年為西元前4040年,屬於使用彩陶之前的新石器階段,其上層及巴昆 A出現彩陶,時間不晚於前3500年。1928年德國學者E.赫茨費爾德(1879~1948)首次發掘,1932年和1956年,美國芝加哥大學和日本東京大學學者又分別進行發掘。

  巴昆A有4個居址層次,堆積厚達3米。房子簡陋,佈局零亂,,多用土坯砌成,每間面積不超過4米×5米,室內有爐灶,有的兼作畜棚和庫房。石制品有臼、錘、磨、刮削器、礪石、石葉鐮刀和鈍背石葉等工具,還有用各種石料制成的有幾何圖案的印章,以及圓錐形石瓶等。最有特征的是豐富的彩陶,器形主要有尖底或平底瓶、薄壁大酒杯、肩上有卐標記的象征生育的女神陶像。陶器以淺黃或黃色為地、彩繪為棕色或黑色,紋飾為曲線和直線等幾何圖案及動物、植物和人形圖案,有的表現出帶怪獸頭顱的神祇、烏龜、豬、蛇、鳥、魚等,形象別致。除彩陶外,也有一些素面陶,其他陶制品則有紡輪、支架等。巴昆末期,彩陶逐漸為紅陶所代替。值得註意的是,巴昆遺址中發現的某些尖底彩陶瓶和末期的紅陶,在圖案和裝飾的風格上,與烏魯克時期的陶器很相似。因此有人認為,巴昆的彩陶文化似可歸於烏魯克文化的早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