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對於地球的保暖作用的俗稱。大氣對於可見光有較大的透過率,但對於紅外輻射則有相當程度的吸收(見大氣吸收光譜)。到達大氣頂的太陽輻射能大約有50%可以到達地表而被吸收(見大氣環流的能量平衡和轉換),使地面增溫。由於地表溫度低,地表輻射幾乎全部在紅外波段。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能吸收大部分地表紅外輻射,使大氣變暖。大氣本身也放出紅外輻射,其中一部分向上傳播,經大氣的吸收和再發射,逐步傳向外空;另一部分向下傳播而為地表所吸收。所以地表除向外輻射能量外,還接收收到相當一部分大氣向下傳播的紅外輻射,它大大地減少瞭地表的凈向上輻射。如果不存在大氣,地球處於輻射平衡狀態之後,其等效黑體溫度可達255K,而實際的地表平均溫度比這個溫度還高出數十度。大氣的這種使地表溫度升高,使地球維持較高溫度下的熱平衡的作用,和玻璃溫室有相似之處,所以稱為溫室效應。但大氣的保暖作用並不完全和玻璃溫室的作用相同,玻璃還有隔絕空氣流動,阻止室內外對流熱交換的作用,因而有人認為用大氣效應這個名詞更為合適。雲的出現,即能減少白天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也能減小地表向上的紅外輻射。較厚的水雲幾乎全部吸收瞭來自地表的輻射。如果白天無雲而夜間有雲,溫室效應將更加顯著。

  大氣中有溫室效應的氣體不僅是二氧化碳和水汽。近年來,觀測到過去不存在或極少存在的微量氣體,如甲烷、一氧化二氮等的含量與日俱增。它們也都有溫室效應,它們將導致對流層大氣溫度的升高。據估計,甲烷、一氧化二氮的溫室效應,很快將達由二氧化碳引起的溫室效應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