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大氣的多年平均物理狀態及其時空統計變化特徵。它既反映海上氣候要素的平均情況,也反映其極值、變率和頻率。航海、海上生產和軍事活動等,都直接間接地受海上的風、浪、霧、雲、海冰、降水等氣候條件的影響。故善於掌握氣候規律,是在海上安全活動的重要保證。隨著航海等事業的發展,海洋氣候的研究日趨深入,陸續編寫出版瞭各種海洋氣候圖集和海洋氣候志,可為航海、海洋開發利用和氣候預測等服務。

  大洋氣候特特征 可用大洋上的氣溫、氣壓、風等氣候要素的時空分佈來表征。

  氣溫 海上氣溫等值線大體呈緯向分佈,特別是南半球中緯和高緯海區,幾乎和緯圈完全平行,冬季的南北溫差大於夏季。一般低緯海面比同緯度的陸地氣溫低,高緯相反。中緯度海面的氣溫,夏季比陸地低、冬季相反。

  氣壓 由赤道海區至極地,低層大氣存在著高低相間的氣壓帶:赤道低壓帶、副熱帶高壓帶、副極地低壓帶和極地高壓帶。它們的界線有明顯的季節變化,這種變化尤以北半球更加明顯。冬季,副極地海區的冰島低壓和阿留申低壓十分強大;夏季,這兩個低壓弱而偏北,副熱帶高壓增強並顯著北進。

   大氣低層存在著和氣壓帶相應的風系。赤道兩旁副熱帶高壓向赤道的一側為偏東信風,北半球為東北信風,南半球為東南信風,副熱帶向極一側為偏西風。副極地低壓向極一側為東風帶。和氣壓場一樣,氣流也存在著明顯的季節變化,在大陸東岸及其附近的海上,冬夏季風盛行。

  海洋性氣候不同於大陸性氣候的基本之處是:①全年氣溫的變化和緩,夏季、秋季都來得遲,且春溫低於秋溫,冬暖夏涼,溫度的年較差和日較差都小;②月平均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的出現時間,均比陸上落後;③蒸發強,雲、霧和降水較多,全年雨量的分配均勻。許多臨近海洋的大陸地區,也具有海洋性氣候特征。為瞭定量表征氣候受海洋影響的程度,可用海洋度和大陸度指數(見氣候指數)來衡量。

  大洋氣候分區 按氣團和氣候鋒的位置,可將大洋海區分成6個氣候帶。

  赤道海洋氣候帶 熱帶氣團變性的地帶。以不連續的帶狀環繞地球分佈。此氣候帶內的風力微弱,終年高溫常夏,氣溫年較差小於日較差,全年多雨、多雷暴、無幹季,降水有明顯的日變化。

  熱帶季風海洋氣候帶 熱帶輻合帶的夏季位置是其北界,冬季位置為其南界。冬季受大陸變性氣團或熱帶海洋氣團的影響,夏季受赤道氣團的影響,此氣候帶內的幹濕季風分明,全年氣溫高且變化小,年較差小於日較差,熱帶氣旋盛行。

  熱帶海洋氣候帶 熱帶輻合帶的夏季位置是其南界,極鋒的冬季位置為其北界。由於它形成在副熱帶高壓帶之中,終年盛行熱帶海洋氣團。全年盛行偏東信風,氣溫高而年較差小,多熱帶氣旋,大洋東部受冷海流影響,氣溫低,海霧多、降水少,海陸風較盛,大洋西部受暖海流影響,和東部的氣候有明顯的差異。

  副熱帶海洋氣候帶 極鋒的夏季位置是其北界,冬季位置為其南界。冬季盛行溫帶大陸氣團,多風暴天氣,風速大;夏季盛行熱帶海洋氣團,雲量稀少。西岸的主要特征是夏季晴朗幹燥、涼爽,冬季溫和、多雨,全年降水量適中。東岸夏季濕熱,冬季幹冷,季節變化明顯。

  溫帶海洋氣候帶 極鋒的夏季位置是其南界,極鋒的冬季位置為其北界。它由熱帶海洋氣團、極地氣團和大陸氣團變性而成。此氣候帶內終年盛行西風,年較差小,多氣旋活動,全年濕潤多雨,雨量分配均勻。由於洋流和大氣環流的影響,海洋東西兩岸的氣候有明顯差異,大陸西岸冬暖夏涼,全年濕度大,降水多;東岸相反,冬季寒冷幹燥,夏季暖濕多雨。

  高緯海洋氣候帶 位於極鋒冬季位置向極地一側,主要受極地海洋和大陸氣團及溫帶海洋氣團的影響,年較差不超過20°C,冬季溫和,夏季涼爽。

  影響海洋氣候的因素 早在古代航海時期,人們已註意到海洋氣候的各種問題,此後,通過對大量的船舶氣象資料的整編,繪制瞭各大洋和全球海洋氣候圖集,撰寫瞭海洋氣候志以指導航海,對海洋氣候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影響海洋氣候的3個主要因素是太陽輻射、海洋環境和大氣環流。太陽輻射是海水和空氣增溫的主要能源,是大氣中許多物理過程的根本動力,因而是海洋氣候形成的基本因素。海面是低層大氣的下墊面,大氣經此獲得熱量和水分;海陸分佈和海流寒暖等環境因素,影響著熱量平衡、水量平衡和大氣環流,形成各海區氣候的差異。大氣環流可促進南北之間或東西之間的熱量和水分交換,使氣候不僅受附近海洋環境的制約,還受其他非海洋環境因子的影響。

  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是:海水的反射率低,到達海面的短波輻射可進入海水達相當深度,有利於吸收太陽輻射;陸面相反,反射率高。此外,海水的比熱大,加上海洋幅員遼闊,深度大,體積大,能進行各種尺度的鉛直和水平的熱量交換,可將吸收的熱量分配在很深的混合層中;陸面相反,比熱小,且不能流動,在表層吸收的熱量較少,向深層傳遞的熱量更少。因此,海洋是一個巨大的熱量和水分的貯存庫。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輻射能,大約一半被海水吸收和貯存,然後以長波輻射、潛熱和感熱的形式向大氣輸送,成為推動大氣運動的主要能源。海洋對太陽輻射能的貯存量,有著明顯的時空變化。一般說來,低緯海洋可吸收較多的太陽能,通過海流輸送到緯度較高的區域,再釋放給大氣。在中緯度海面,夏季可吸收較多的太陽輻射,然後在寒冷的季節釋放。因此,海洋一般在太陽輻射過剩的地區或過剩的時期吸收能量,貯存起來,或由海流輸送,並在太陽輻射不足的地區或不足的時期向大氣釋放。足見海洋是地球氣候的巨大調節器。此外,海洋既是水分循環的源泉,又是水分循環的歸宿。在這種循環過程中,海洋向大氣提供瞭大量的水分,並以潛熱的形式給大氣提供巨大的內能。總之,由於海洋所具有的巨大熱慣性,使占地球表面三分之二的海洋及其鄰近的大陸地區,具有海洋性氣候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