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研究主體視覺而製作的一對由隨機點組成的圖片,是美國貝爾實驗室的B.朱爾斯1960年首先用計算機制成的。直接觀察,它們並沒有任何圖形線索,若用左眼看左圖、右眼看右圖,當兩眼的象融合為一個時,就可看出立體的圖形,即產生瞭深度知覺。用這種方法觀察圖1時,即可看出圖的正中有一個小方塊浮在上面。製作原理以圖1為例,先用計算機制作兩張完全相同的隨機點圖,再將左邊一張圖的中間的一個方形少許向右移動,造成交叉視差,如圖2所示。

這樣,觀察時可見一方塊浮於背景之上。如果方塊向左移動,造成非交叉視差,方塊就會沉到背景下面。在一定限度內,方塊移動越大,造成的視差越大,其深度感也就越強。由於圖1上的小方形每一點的視差均相同,所以浮在背景上的方塊看起來是個平面。也可以用這一原理設計出在背景上呈現的立體圖形,如圓錐體等。隨機點立體圖對的運用為立體視覺的研究做出瞭貢獻,而且為視覺信息加工過程的研究提供瞭新的方法。中國學者制作瞭隨機點立體圖對,用它研究瞭雙眼立體視覺的信息加工,並用它制成瞭檢查雙眼體視銳度的圖冊。(見彩圖)

隨機點立體圖,如戴上一副立體鏡能看出此圖是立體的

圖1 隨機點立體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