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翅目中的1科。通稱螽斯。體型大小不一,體軀縱扁或近圓柱狀(見圖)。

觸角30節以上,絲狀,比體長。翅的變異較大:發達、縮短或消失。在有翅種類中,雄性發音器位於左前翅之臀域,常略呈圓形,周圍圍以彎曲而發達的翅脈,中橫貫粗脈,作為音剉;右前翅基部為光滑而透明的鼓膜,當二翅相互摩擦時,而共鳴鳴發音。前足脛節基部兩側具有開口式或閉口式的聽器。後足腿節十分發達。跗節4節。產卵器十分發達,呈劍狀或鐮刀狀。世界已知約1萬多種,中國現在僅知200多種,估計約有500種以上,其中紡織娘(促織)和啯啯為人所熟知。分佈幾乎遍及世界各地,但多數種類分佈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主要棲息於叢林、草間,亦有少數種類棲息於穴內、樹洞及石下等環境中。多數種類產卵於植物莖幹內、裂縫中或莖葉的表面上,亦有少數種類產卵於土中。食性復雜:有植食性、肉食性和雜食性等多種類型。植食性種類多對農林牧業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肉食性種類除在柞蠶區內可對養蠶業造成一定的危害外,而在其他地區則可作為害蟲的天敵加以利用。

  螽斯屬於漸變態,一個世代經歷卵、若蟲和成蟲三個蟲態,多數種類以卵越冬。

  本科分17個亞科。

  

參考書目

 蔡邦華:《昆蟲分類學》(上冊),財政經濟出版社,北京,1956。

 劉舉鵬:《中國農業昆蟲》,農業出版社,北京,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