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子葉植物綱石竹亞綱的1科。絕大多數為多年生草本,少數為灌木或喬木狀植物。莖肉質,呈球狀、柱狀或扁平,常有關節和分枝,莖上有螺旋狀排列的特殊刺座,其上著生有刺、毛、腺體或鉤毛、花或芽,大小因種的不同而異,小的如衣服鈕扣,大的可高達20米。葉常退化,早期存在,不久脫落,僅少數有正常的葉片(如葉仙人掌)。花兩性,大形,輻射對稱或左右對稱,白天或夜間開放;多數有由花托發展而來的長花筒,其上有螺旋狀排列的鱗片或刺座;花被片多數,色鮮麗或白色;雄蕊多數,多著生於花的的喉部,雌蕊花柱單體,遠遠伸出雄蕊之外,避免自花授粉。果常為肉質漿果,種子多數。染色體基數x=11。有140屬2000餘種,大多原產美洲熱帶、亞熱帶沙漠或幹旱地區,以墨西哥及中美洲為分佈中心,少數分佈在北緯53°加拿大的和平河,以及海拔3000米積雪的高寒地區。隻有葦枝屬產於東非、馬達加斯加及斯裡蘭卡。中國栽培的有600餘種,供觀賞。仙人掌屬(Opuntia)(見彩圖)和量天尺屬(Hylocereus)等少數屬、種在南方諸省逸生。

仙人掌,仙人掌科

  本科植物肥厚多肉,莖內的薄膜組織含有大量水分,被稱為多漿(或多肉)植物;有圓形的莖,多毛刺和退化的葉,可以大大地減少水分的蒸發;根系分佈廣,有快速吸收水分的能力,在短暫的雨季即可吸足水分,有的能用刺毛在晴朗的夜晚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少數附生性的種,如曇花、量天尺、葦枝等則生長於潮濕溫暖地區。

  凡是白天開花的種,花色艷麗,夜間開花的則花色潔白而有香氣,是對昆蟲或鳥、獸類動物傳粉的適應。

  易繁殖,播種、扦插或嫁接均可,大多數栽培作為觀賞,但在墨西哥及中南美洲則作為經濟作物栽培,果實有豐富的養分和維生素可作水果食用,嫩莖可作蔬菜或制蜜餞。無刺仙人掌是牲口的優良飼料。仙人掌莖內含有三萜、蘋果酸、琥珀酸和生物堿,可醫治疾病。多刺型可作庭院綠蘺;枝幹作燃料或支撐物。沙漠中的大仙人球是旅行者的臨時水庫。有些種類可飼養胭脂蟲。

  本科的進化來源尚未查清;有些特征與番杏科、毛茛科、石竹科的某些植物相似,可能有親緣關系。多數學者認為與石竹目有共同的祖先,大約在1.3億年以前分化成獨特的一支。N.L.佈裡頓和J.N.羅斯分本科為3個族,而C.巴克貝格和H.克賴恩茨等則主張把3個族升為3個亞科。

  葉仙人掌亞科 為原始類型,灌木、喬木或攀緣;莖稍肉質,有刺座,有正常的葉片,休眠期脫落;花有梗,周位,圓錐狀花序。種類較少,常見的有葉仙人掌。

  仙人掌亞科 莖扁平或柱狀,有關節,刺座上有特殊的刺毛,其中有細小而有倒鉤的鉤毛;葉早脫落。中國常見栽培的有:仙人掌,灌木或喬木狀,高可達5米,莖直立,扁平,多節,老莖基部近木質化呈圓柱形;刺座散生。葉小,鉆形,生於刺座之下,早脫。花單生於節端刺座上,鮮黃色,輻射對稱。漿果卵形或梨形,紫紅色,可食。另一種稱仙巴掌,原產南美洲,全世界廣為分佈,且常逸為野生。節片大而厚,果實特大,在四川稱為仙桃,味美可口,市場常有出售。全株還可供藥用,熬膏稱玉芙蓉,有健胃、利尿、消腫之效。

  仙人柱亞科 矮生圓形或高大柱形,地生或附生,莖有明顯的棱,花有長筒。種類最多,中國常見栽培的種有:蟹爪蓮(見圖)又稱蟹爪蘭、蟹爪、蟹足霸王鞭。原產巴西,世界各地廣為栽培。附生性,土壤栽培亦可成活,莖無刺,多分枝,常懸垂,幼莖扁平,多節,老莖木質化,稍呈圓形;有少數刺座;花單生頂端,偶有兩朵共生,水平開放,兩側對稱,有長筒。漿果梨形,深紫紅色;花紫紅色,鮮艷,西方稱為聖誕節仙人掌。曇花原產墨西哥,喜半陰、溫暖潮濕的環境。附生性,能用土壤栽培,灌木狀,高2~3米;莖扁平,葉狀,多分枝,中肋顯著;分節,光滑無刺;花單生,大形,兩側對稱,純白色,有芳香,約在晚間10時左右開放,翌晨天亮前凋謝。俗稱“曇花一現”是形容開花時間短暫。常見的令箭荷花形狀雖與曇花相似,但在白天開花,花有色,花期長,是不同屬的植物。天輪柱原產烏拉圭、巴西。莖柱狀,直立,有棱6~9,高可至3米以上;花單生,大型,白色,夜間開放。山影掌是其變種(Cereus monstrosus)之一。象牙球(金)原產墨西哥。莖球形,常單生,高可達1米;花著生在頂部邊緣附近,黃及紅色,白天有陽光時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