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卡氏菌科的1屬,需氧革蘭氏染色陽性桿菌。菌為多形態,有球狀、桿狀、絲狀,菌體大小0.6×(3~4)微米,無運動性,有些菌種呈弱抗酸性,專性需氧,營養要求一般。在普通瓊脂平板上培養3天後有可見菌落,7~10天後菌落凸起,氣生菌絲形成後,表面呈絨毛狀。不同種的菌落有黃、橙、紅或這些色素的混合色。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為60~72%。大多為腐生菌,存在於土壤中。對人或動物致病的有星形諾卡氏菌、巴西諾卡氏菌、鼻疽諾卡氏菌和豚鼠諾卡氏菌4種,其區別見表。

諾卡氏菌屬成員的生物學性狀

 諾卡氏菌感染多為外源性。星形諾卡氏菌主要引起原發性化膿性肺部感染,出現類似肺結核癥狀。從肺部病灶轉移至皮下組織,形成膿瘍和多發性瘺管,也可擴散至其他臟器,引起腦膿腫或胸膜炎。星形諾卡氏菌也是牛乳腺炎病原菌之一。巴西諾卡氏菌可因外傷侵入皮下組織而產生慢性化膿性肉芽組織,表現為腫脹、膿腫以及多發性瘺管,如足和腿部的所謂足分枝菌病。皮疽諾卡氏菌引起牛的皮疽病。豚鼠諾卡氏菌可引起足分枝菌病。可用磺胺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