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目齒鯨亞目的1科。共2屬3種,通稱抹香鯨。頭部長而大,其長可達體長的1/3左右,但下頜卻極小,頗不相稱。上頜骨、額骨和顳骨均向下凹,形成一個大槽,內裝鯨蠟,致使頭頂隆起,整個頭部形狀似桶。儲鯨蠟可使身體比重減輕,增加浮力,背部後1/3處還有一列脂肪隆突,也可增加浮力。頭骨左右不對稱。外鼻孔位於頭骨的左上方,因此鼻孔噴霧是朝前斜上方的(見圖)。

  抹香鯨屬僅一單型種抹香鯨。分佈於世界各大洋,喜在熱帶或亞熱帶溫暖的海域中活動,以北緯40°至南緯40°之間最多,中國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均有分佈。雄體長15~18米。雌體長10~11米。體灰色、鐵灰色,乃至黑色,老年則為淺灰,有時有花斑;噴孔呈“S”形;眼位於口角後下方;耳孔極小;下頜窄而小,每側有20~28顆具功能的牙齒。上頜每側有10~16不具功能的牙齒;鰭肢短而圓,尾鰭大,深潛水時,尾高舉,最深可潛入2200米。浸水時間可長達20~75分鐘,淺潛水每2~3分鐘換氣1次。主要以魷魚、墨魚、鱈魚、鱸魚、梭魚為食,也可吃鯊魚。抹香鯨一雄多雌,結成15~20隻的小群活動,洄遊時常多達幾百隻。冬季至熱帶海洋,春季則至溫帶海洋。妊娠期12~16個月,每胎1仔,9歲性成熟。龍涎香為其結腸內的異物。小抹香鯨屬有2種:小抹香鯨分佈在熱帶海洋,在中國見於臺灣沿海。體長小於4米;外形似抹香鯨,但頭較小,頭長僅占體長1/6;吻突呈三角形;7塊頸椎均愈合,有背鰭,高僅15~20厘米;背色深灰或藏藍,腹部灰白色或白色;耳孔後下方有“之”字形白花紋;下頜齒12~16顆。吃烏賊、魚、蟹,結成3~5小群。擬小抹香鯨外形似小抹香鯨,但體長僅2.1~2.7米,頭骨僅占體長1/8;背鰭高,位於背中部,下頜齒每側8~11個。分佈於熱帶、亞熱帶海域。在中國僅見於臺灣省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