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義:①廣義指南亞印度中部使用南亞語系蒙達語族諸語言的民族集團。又譯“捫達人”。包括蒙達人本支、桑塔爾人、霍人、卡裏亞人、科爾庫人、比羅爾人、佈米吉人、朱昂人、薩瓦拉人和加達巴人等。蒙達語族又稱柯拉裏亞語族,故蒙達人有時也稱柯拉裏亞人或科爾人。約750萬人(1971)。一般認為,蒙達人是印度最古老的居民,後被達羅毗荼人和雅利安人排擠到中部深山密林之中。蒙達語言均無文字。

  ②狹義指蒙達人本支,約146.5萬人(1978)),主要分佈在印度比哈爾邦和奧裡薩邦。屬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維達類型。保留萬物有靈信仰,崇拜太陽,迷信兆頭。據印度民族學傢S.C.羅易考證,蒙達人原住北方邦阿澤姆格爾地區,後經曲折遷移,定居現地。18世紀中葉開始遭受英國殖民統治,加上地主、王公的壓迫,於19世紀末在酋長室利·比爾薩領導下,以宗教為旗幟進行反抗,蒙達人婦女表現尤為英勇頑強,後遭殘酷鎮壓。絕大部分蒙達人仍處在父系氏族階段。財產待幼子成年後,諸子均分,女兒無繼承權。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玉米、豆類和蔬菜,輔以采集和射獵。手工業較發達,擅長制陶、編織和木工;部分人在冶金等工礦企業做工。

  蒙達人殘留搶婚習俗。人死裝棺,連同生前用品一並火化,餘燼由人攜帶周遊各傢親友及其生前常去場所後安葬,樹巨石碑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