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朝鮮族使用的拼音文字。這種文字也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通用的文字。它原是朝鮮李朝世宗主持下,於1444年1月創制的。最初稱“訓民正音”,簡稱“正音”,亦稱“諺文”,後改稱朝鮮文。開始隻有28個字母,其中輔音字母17個,母音字母11個。1527年朝鮮語文學傢崔世珍在《訓蒙字會》裏,減少一個字母,改排字母順序,規定字母名稱,改進瞭朝鮮文。1954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在此基礎上再次改進,並取消瞭夾用的漢字。中國的朝鮮文與此相同。但韓國至今仍夾用漢字。<

  朝鮮文現有40個字母,其中輔音字母19個,元音字母21個。輔音字母有:フ[k]、ᄂ[n]、ㄷ[t]、ㄹ[ſ]、ㅁ[m]、ㅂ[P]、ㅅ[s]、ㅇ[ŋ]、ᆽ[ʦ]、ᆾ[ʦh]、ᆿ[kh]、ᇀ[th]、ㅍ[ph]、ㅎ[h]、ㄲ[kʔ]、ㄸ[tʔ]、ㅃ[pʔ]、ㅆ[sʔ]、ㅉ[ʦʔ];元音字母有:ㅏ[ɑ]、ㅑ[jɑ]、ㅓ[ə]、ㅕ[jə]、ㅗ[o]、ㅛ[jo]、ㅜ[u]、ㅠ[ju]、ㅡ[ɯ]、ㅣ[i]、ㅐ[ε]、ㅒ[jε]、ㅔ[e]、ㅖ[je]ㅚ[ø]、ㅟ[y]、ㅢ[ɯì]、ㅘ[wa]、ㅝ[wə]、ㅙ[wε]、ㅞ[we]。字母中有一套基本字母,其他字母則以基本字母為基礎用添加或變化筆畫另造派生字的辦法制定。輔音字母有5個基本字母:フ[k]、ㄴ[n]、ㅁ[m]、ㅅ[s]、ㅇ[ŋ],其字形仿照發音器官和發音方式制定,如ㅁ[m]仿照口形;ㅅ[s]仿照齒形;ㅇ[ŋ]仿照喉形;如在フ的基礎上,用添加筆畫和並書的辦法造成派生字ㅋ[kh]、ㄲ[kʔ]。輔音字母還能表示送氣、不送氣、緊喉和發音部位。基本元音字母是:·[ɐ]、ㅡ[ɯ]、ㅣ[ì]。以此為基礎又造出其他元音字母,如

[o]、 [ɑ]、 [u]、 [ə]、 [jo]、 [jɑ]、 [ju]、 [jə]。元音字母以不同的位置表示陽性無音和陰性元音,圓唇元音和非圓唇元音,如·[ɐ]在ㅡ[ɯ]上或ㅣ[i]右,表示陰性元音;在ㅡ[ɯ]下或ㅣ[i]左,表示陰性元音。·[ɐ]在ㅡ[ɯ]上或下,表示圓唇元音;在ㅣ[i]左或右,表示非圓唇元音。朝鮮文以音節為單位拼寫,組成一個一個方塊形的字,是一種“音節式”的拼音文字。元音前的輔音字母在左或上方,元音字母在右或下方,元音後的輔音字母在元音之下。零聲母(即無聲母)的音節,元音的左或上方要加“o”符號作為標志而不表示語音。如아[ɑ]、오[o]等。筆順從左到右,先上後下,無大小寫區別,楷體和草體差別不大。在使用“訓民正音”之前,曾長期采用漢文作為書面語。於此過程中,創造瞭利用漢字的音和義標記朝鮮語的一種特殊方法,稱為《吏讀》。這種方法雖比直接使用漢文進瞭一步,但仍無法解決言文不一的弊病。朝鮮文的創制解決瞭準確標記語言和言文一致的問題,對發展民族文化起瞭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