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孟和

  中國社會學傢。原名履恭,字以行,河北天津人。曾留學日本,後轉赴英國,在倫敦經濟學院專攻社會學。1913年回國。1914~1926年在國立北京大學任教。1920年起任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後兼任系主任。1924年又兼任燕京大大學教授。1926年主持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社會調查部工作。1929年任北平調查所所長,主持多項社會調查。1934年任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並擔任《中國社會經濟史季刊》主編。1949年後,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並先後兼任中國科學院聯絡局局長、中國科學院圖書館館長。1955年任中國科學院編譯出版委員會主任及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主要著作有:《中國鄉村生活和城鎮生活》(與梁宇皋合著,1915)、《社會與教育》(1922)、《孟和文存》(1925)、《社會問題》(1929)、《北平生活費之分析》(1930)。

  陶孟和重視社會學在社會改良中的作用,認為“真正的科學不能隻建設在推理上”,隻有把註重事實和用歸納方法對於事實作系統的研究,現代社會學才能成立。他註重社會事實的調查研究,是中國社會學界最先采用帳簿調查法研究中國工人傢庭生活的學者。他還最早把教育社會學引進中國,目的在於使社會化的個人更好地擔負起社會改良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