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社會工作的簡稱。指以社區組織、社區發展、社區服務為內容的社會工作基本方法。

  社區工作程式 社區工作以一定的社區為物件,幫助社區居民瞭解與認識社區存在的問題,動員與調配社區的可用資源,配合外力的協助,解決社區的社會問題,改善社區成員的生活品質。整個工作過程是從橫向的社會網路開展社區組織工作,從縱向開展社區發展和社區服務工作。縱橫結合,相輔相成,促進社區變遷。社區工作的具具體步驟或程序一般是:①研究、瞭解社區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②有目的地制訂行動計劃與程序;③協調團體和社會成員的力量,使工作避免不必要的重復與沖突,提高服務質量與效率;④建立組織機構;⑤籌集和管理資金,制訂財務計劃;⑥實施行政管理和社會成員自治管理,把社會政策轉化為社會工作的行動實踐;⑦邀請有關專傢,集思廣益,咨詢社區社會問題的解決辦法;⑧幫助社區成員瞭解社區中的社會問題,調動其積極性,促成其應有的行動;⑨社區組織以平等、民主協商辦法達成決議;⑩進行檔案的積累運用,使社區工作的方針政策和發展過程有合理的連續性;⑪綜合社區成員的實際需要、國傢方針政策的規定、經濟條件、社會支持等方面的情況,運用社區工作支持和維護社區成員的權益,實現社區工作的目標;⑫進行社區工作成效評估,衡量實現預期效果的程度,並提出進一步改進和開展社區工作的建議。

  西方國傢的社區工作 西方社區工作的發展歷史大體可分為4個時期:①慈善組織時期(1870~1917)。以都市的鄰裡等為對象,協調各慈善團體與救濟機構,通過合作方法解決社區問題。②社區基金會、社區委員會和聯合會時期(1917~1935)。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社會福利的基本職責開始由志願團體轉移到政府部門;公共福利大量引用“社區組織過程”的方法。但其基本職責的轉移僅屬開始,與政府專業工作人員一起工作的志願團體和個人,仍負主要責任。小城鎮中社區組織的整個工作仍由志願人員負責,社區組織的形式和方法還沒有統一。③社區組織與社會福利時期(1935~1955)。這一時期的特點是各級政府部門在公共福利方面處於主動、領導地位。社區組織的理論與方法日趨成熟,成為社會工作三大基本方法之一,並逐步發展為社會工作的一門分支學科,內容和觀念等漸趨統一。④專業發展與社區發展時期(1955年以後)。主要特征是以解決社會問題的社區發展為主要內容的社區工作專業得到瞭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聯合國成立“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小組”,倡導和推進社區發展工作,改善社區生活條件,解決社區問題,增進社區福利。1955年以後,在進一步運用社會工作的知識解決社會問題、促進社會變遷的同時,許多增進福利、促進社區發展的社區服務項目,如社會福利服務、合作服務、就業服務、生產服務、教育服務、醫療衛生服務、住宅服務、康樂服務等有較大發展,逐漸成為社區工作的重要部分。

  中國的社區工作 北宋時期(960~1127)產生的鄉約制度,是古代社區組織的創始。歷代相傳的鄉約,均自發地組織教化,結合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條件促進社區的福利和提高道德風尚,其內容和做法與現代社區發展、社區服務的要求有相通之處。自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特別是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黨和政府以“為人民服務”為己任,依靠社會基層組織,做瞭大量的社區工作。50年代初期,社區工作的具體任務,主要由居民委員會與村民委員會負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是群眾性、自治性的社會基層組織,由基層政權組織進行經常性指導與支持,上下聯系密切,成為基層社區組織。這種組織由當地眾望所歸的離休、退休人員和其他志願人士組成。任務是辦理本社區的公共事業、公益事業和基層民政工作。不同的社區還分別制訂“街規民約”或“村規民約”,賦予社區成員認同的內容與目標,體現共同意識。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遍及全國,基層社區工作形成網絡。

  中國的社區服務主要是在政府的指導下,發動和組織社區內的成員開展社會服務、互助活動,解決本社區內的社會問題。目的是協調人際關系,緩解社會矛盾,創造一個和諧、良好的社會環境。50年代,街道、居民委員會開展瞭照顧老人、孤兒、殘疾人和貧困戶,挽救失足青少年等社會工作,把一些社會問題解決在基層。1987年以後,普遍開展瞭適應公共福利社會化要求的社區服務,建立瞭社區服務管理系統:市、縣(市)、區分別成立瞭社區服務領導委員會;縣鎮、街道成立瞭社區服務工作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成立瞭社區服務站,直接推動居民組織及有關單位開展社區服務工作。中國的社區服務體系,大體可以概括為8類服務系列:①老年人服務系列。包括敬老院(老年人公寓、分散包護組)、托老所;老年人活動中心或活動站(室);老年人法律咨詢和婚姻介紹所;老年人學校。②殘疾人服務系列。包括社會福利生產單位;精神病人工療站;弱智兒童寄托所或啟智班;殘疾人活動站(室);殘疾人婚姻介紹所;精神病人看護組。③擁軍優屬服務系列。包括擁軍優屬服務小分隊;擁軍優屬“一條龍”服務網;智力擁軍、優屬培訓基地;扶持優撫對象勤勞致富服務站;烈軍屬包戶組。④幼少兒服務系列。包括托兒所、幼兒園;學前班、校外輔導班;兒童食堂、少年之傢;幫教小組。⑤婚喪服務系列。包括紅白事理事會;婚前教育學校;婚、喪事服務組。⑥康復醫療服務系列。包括康復醫療、咨詢站;樓院醫務點。⑦救濟、保險系列。包括扶持社會救濟對象生產自救和貧困戶勤勞致富;殘疾人保險服務等。⑧便民服務系列。包括生活服務網點;傢庭勞務服務;安全防范服務。此外,還開展瞭為雙職工和較高層次人員提供的傢庭服務,以及文化生活、心理咨詢和為企事業單位提供的生活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