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庫利

  美國社會學傢、社會心理學傢。生於密歇根州安阿伯市。1887年畢業於密歇根大學,獲學士學位。1890年重入密歇根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和社會學,1894年獲博士學位。以後一直在密歇根大學執教。曾任美國社會學會主席。主要著著作有:《人性和社會秩序》(1902)、《社會組織》(1909)、《社會過程》(1918)等。

  庫利反對社會達爾文主義和心理學本能主義,強調人的社會屬性和社會生活不可還原為生物本能的特殊屬性。他認為,人的自我是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由社會互動所形成的“鏡中自我”,是一種社會性產物。傢庭、遊戲群體和鄰裡是形成這種社會性人格的“首屬群體”。個人與社會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任何割裂兩者關系的做法都不可能正確地理解社會生活。庫利還考察瞭社會分工和社會分化造成的社會結構的變遷及其對人格的影響。認為在社會分工相對不發達的情況下,個人活動范圍比較狹窄,往往以其完整人格介入單一的群體活動。隨著社會分工的擴大和社會分化的加深,出現瞭許多次屬群體,首屬群體對個人的影響相對地逐漸減弱。由於個人同時分屬於若幹群體,因此個人往往以其受過訓練的專門化部分參與各群體活動,整個社會關系呈現非個人化的趨向。在研究方法上,庫利強調對行動者主觀意識的理解,要求社會科學傢運用影像和聯想的反省方法,從內部瞭解和認識行動者的動機,並以此解釋社會行動的意義。庫利的這些思想對當代互動理論具有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