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唐代皇帝詔令的彙集,北宋宋敏求編。《玉海》和《宋史·藝文志》均題宋綬編。據《唐大詔令集》敏求自序,該書是由宋綬纂輯,但“未次甲乙,未為標識”,後由其子敏求“緒正舊稿,厘十三類”(《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誤作30類),於神宗熙寧三年(1070)九月整理成書。13類包括:帝王、妃嬪、追諡、冊諡文、哀冊文、皇太子、諸王、公主、郡縣主、大臣、典禮、政事、蕃夷,總計130卷。但在清乾隆(1736~1795)年間編《四庫全書》時,已闕卷第14~24,87~98,凡223卷。《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參校諸書皆同,其脫佚蓋已久矣。”

  唐代詔令,《新唐書》大抵未收,《舊唐書》、《通典》、《唐會要》、《冊府元龜》等書所收亦多缺漏或訛誤。唐《實錄》除順宗一朝外,其餘早已散佚。故唐代“詔誥命令之得以考見者,實籍有是書”(《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史部·詔令奏議類》)。《唐大詔令集》包含有豐富的史料,特別是其中第83卷至127卷政事類中的禮樂、刑法、恩宥、官制、舉薦、按察、制舉、貢舉、田農、賦斂、財利各門,關涉到唐代的政治、經濟、法律、選舉、行政管理等,為研究唐代法制史的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