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資訊過程的一般規律的科學。有廣狹兩義:狹義資訊理論是應用統計學的方法研究通訊系統中存在著的資訊傳遞和資訊處理的共同規律的科學,即研究概率性語法資訊的科學;廣義資訊理論是應用數學和其他有關科學的方法研究一切現實系統中存在著的資訊傳遞和處理、資訊識別和利用的共同規律的科學,即研究語法資訊、語義資訊和語用資訊的科學。

  人們對於資訊的認識和利用,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通訊實踐。中國古代的“烽燧相望”和古羅馬地中海諸城市的“懸燈為號”,,可以說是傳遞信息的原始方式。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人們對傳遞信息的要求急劇增加。到20世紀20年代,如何提高傳遞信息的能力和可靠性已經成為普遍重視的研究課題。在這方面作為信息論的先驅而作出重要貢獻的是美國科學傢N.奈奎斯特、R.V.L.哈特萊,德國的K.屈普夫米勒和蘇聯的A.H.科爾莫戈羅夫。在40年代末,英國的R.A.費希爾、美國的C.E.申農和N.維納這三位數學傢從不同角度研究信息,建立瞭信息論。費希爾探討瞭信息的統計學問題;申農研究瞭信息傳遞和編碼問題;維納要解決的是排除信道幹擾問題。在這些研究中,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是申農於1948年出版的著作《關於通訊的數學理論》,它一般被認為是這門新科學正式誕生的標志。申農第一次從理論上闡明瞭通訊的基本問題,提出通訊系統的數學模型,並找到瞭度量概率信息的公式,為概率信息的定量研究提供瞭理論根據。這門科學所揭示的規律具有高度的普遍性,因而超出瞭通訊技術這個原來的發祥地,而被迅速應用於生物學、生理學、心理學、語言學和經濟學等不同的領域,取得瞭豐碩成果。對信息論的進一步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傢有法國的L.佈裡淵、英國的W.R.阿什貝、蘇聯的Α.Я.欣欣,還有Α.范恩斯坦和В.麥克米倫等。

  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數學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和社會信息化的迅速發展,信息論正在逐漸突破申農狹義信息論的范圍,發展為一門不僅研究語法信息,而且研究語義信息和語用信息的科學。這門科學盡管現在還很不完善,但可以預料,它在社會實踐的推動下,經過各式各樣的發展,必將以日益完善的方式把握信息現象和信息過程的本質特性。而信息論在其發展過程中所取得的每一重大成就,都將會從一個側面為揭示物質世界發展和人類認識過程的本質作出貢獻,有助於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和認識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