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世紀初影響較大的革命刊物。1915年9月於上海創刊,原名《青年雜誌》,1916年9月自二卷起改名為《新青年》月刊。它的創刊標誌著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開始。創刊初期,陳獨秀任主編,主要撰稿和參加編輯工作的有李大釗、魯迅、胡適、吳虞、錢玄同等人。

  《新青年》創刊之初,高舉民主和科學的旗幟,反對封建專制,提倡民主,反對封建的舊禮教、舊道德、舊文化,提倡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反對迷信鬼神的唯心主義,提倡用科學解決宇宙之謎,,宣傳無神論的唯物主義思想;進行“文學革命”,反對舊文學,提倡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的新文學。俄國十月革命後,它積極宣傳十月革命,並開始宣傳、介紹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學說和歷史唯物主義思想。在五四運動時期,它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是宣傳新思想的主要陣地,對馬克思主義及其哲學在中國的傳播起瞭重大的作用,影響瞭一大批革命者,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中國革命的發展作瞭思想準備。1920年9月八卷一號起改組成為上海共產黨籌備組織的機關刊物,開展瞭反對假社會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等思潮的鬥爭(見彩圖)。中國共產黨成立後,遷至廣州繼續出版。1922年7月出完九卷後休刊。1923年6月改成季刊並成為中國共產黨中央的理論性機關刊物,瞿秋白任主編。主要宣傳黨在大革命時期的策略路線,介紹馬列主義著作及國際工人運動的經驗,宣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並開展瞭對“玄學派”和“科學派”唯心主義思想的批判。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次年7 月出第五期後停刊。

《新青年》第八卷第一號

1920年5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勞動節紀念號

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新青年》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