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有組織的物質腦的特性,主體對客體的反映。它是通過感覺、知覺、表像、記憶、想像、思維、感情和意志等多種多樣的形式表現出來的。

  心理一詞來自希臘語,帶有“靈魂”的意思。關於心理的本質問題從古至今一直存在著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種世界觀的對立。唯心主義者認為,心理是一種特殊精神實體,物質是由它派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者依據自然科學研究的成果,把心理理解為高度有組織的物質──腦的產物和機能,認為沒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不依賴於物質的任何何精神實體。心理是有生命的物質發展到一定階段產生的,並在生物體同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隨著神經系統和大腦的形成和發展而形成和發展。從本體論方面說,心理同腦相聯系,它作為腦的機能或特性而產生和存在。心理活動不論如何復雜,始終都是由外部世界的影響引起的腦的反射活動。從認識論方面說,心理同外部世界相聯系。它產生於主體和外部世界相互作用,是外部世界的反映和主觀映象。外部世界的反映是心理的內容,是作為觀念的東西而出現的第二性的東西。把心理理解為腦對外部世界的反映,就能夠克服關於心理的東西和生理的東西的相互關系的種種不正確的提法:或者把二者割裂開來,把心理的東西看作是純精神的東西;或者把心理的東西歸結為生理的東西,作出生物化學的解釋;或者把二者看作平行的東西,而得出二元論的結論。

  人的心理不隻是生物發展的產物,而且還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人所特有的社會勞動在人的高級心理形式──意識的產生和發展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借助於言語而實現的多種多樣的社會交往,是這種高級心理發展的實際條件。人的意識的產生是從動物的生存形式過渡到勞動活動的結果。動物對環境不能進行有目的的改造,隻是適應著自然界;人為著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則是有目的地、有意識地改造自然界。由此表現出人的心理和動物心理具有不同的發展水平。

  人對外部世界的認識是從對客體的直接反映即生動的直觀開始的。這種認識最初以感性映象──感覺、知覺、表象的形式實現出來。感性映象隻能反映外部世界的對象和現象的外部的、個別的聯系,而認識過程總是從外部世界的直接反映向間接的、抽象的和概括的反映,即向思維轉化。思維是認識的高級階段,它借助於詞的映象或理性映象,即以概念的形式反映外部事物的內在的、本質的聯系,揭示它們運動、發展的規律性。在整個認識過程中,感性映象和詞的映象總是辯證統一地存在和發展著。記憶是在腦中保持映象的心理形式;想象是改造映象的活動,它使人依據過去的經驗創造自己從未直接感知過的事物的新的映象,是創造新鮮事物和預測未來的心理要素;感情反映著人對外部世界的對象和現象的態度,如愛、恨、好、惡等;意志、動機對人的活動和行為起著控制和調節的作用;個性是一個人不同於其他人的相當穩定的心理特性的總和;無意識是人意識不到的心理現象和過程,它在人的內部世界中也是發生作用的。

  人的心理是主觀的東西和客觀的東西的辯證的統一。心理是主觀的,因為它始終都屬於一定的主體,通過主體的知識、經驗和個性特點折射出來;心理又是客觀的,因為它反映著客觀世界,而反映過程本身也是客觀實在的過程。心理和活動同樣處於辯證統一的關系中。心理在活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並受活動的制約;心理對外部世界的反映是否正確,需要通過實踐活動的檢驗。在活動中,心理作為活動的組成要素調節著活動的進行,對活動起著制約作用。心理表現在活動中,隻有通過活動及其產物才能被認識。同時,心理的形成和發展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進行的,因此它具有社會歷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