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國時期法傢的重要代表人物慎到的著作。

  《慎子》一書,史載不詳。《漢書·藝文志》著錄《慎子》42篇,《崇文總目》作37篇,已失傳。現僅存輯錄的7篇。據滕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記載,北宋時期,《慎子》已有兩種版本:一是官府所藏《慎子》37篇,一是民間流傳的5篇本。宋末王應麟考證,《慎子》37篇已佚,惟《威德》、《因循》、《民雜》、《德立》、《君人》5篇尚存。近人推測,《漢書·藝文志》所錄42篇乃《崇文總目》所錄37篇與流流傳的5篇的總和。明朝末年又出現一部《慎子》,乃慎懋賞所偽作。現存《慎子》版本有影印明刊《子匯》本、嚴可均輯本、錢熙祚輯本、《守山閣叢書》本。

  《慎子》一書從“貴勢”出發,提出瞭法治主張,認為“法雖不善,猶愈於無法”。強調君主的權勢在行法中的重要作用,但又不把天下治理的好壞歸於君主一人。書中還提出“守法而不變則衰”的觀點,認為“法”應當因時而變。這些思想,反映瞭新興地主階級變奴隸制為封建制,變仁治為法治的要求,在當時產生瞭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