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宗教。明清時期白蓮教最大的支派。又稱羅祖教、羅道教、羅教。山東萊州即墨羅清所創。據《羅祖五部經》、《三祖行腳因由寶卷》記載,羅清又名因、懷、蔚群、悟空、愛泉,教內尊稱為羅祖、羅大士、無為祖、無為居士、無為道人。生於明正統八年(1443),卒於嘉靖六年(1527)。幼失父母,青年從軍,駐守直隸密雲衛古北口;一說為漕運幫弁,一說在錦衣衛當差。自幼好佛、道,曾苦心參悟,遍覽佛、道經籍。一度被捕下獄,後經賄通牢卒並得到太監張永等的支持,在獄中寫成“五部經””,呈正德帝禦覽,帝喜而封為“無為宗師”,命經廠刊印其經,頒行天下。

  《羅祖五部經》共五部六冊。第一部《苦功悟道卷》,第二部《嘆世無為卷》,第三部《破邪顯正鑰匙卷》(兩冊),第四部《正信除疑無修證自在寶卷》,第五部《巍巍不動太山深根結果寶卷》。第一部是以敘述羅清苦修為主題,其他四部都是反復演講白蓮教教義。羅清因受佛教臨濟宗和道教的影響頗深,據稱五部經卷引用佛、道典籍及其他民間宗教經卷達60多種,但體例和風格不盡統一,可能不完全為一人在獄中所寫。第四、五兩部存世有明正德四年(1509)刊本,為以寶卷為名的白蓮教經卷的最早刊本。其內容為後來各民間宗教所汲取。

  明代嚴禁白蓮教。但羅清及其所著五部經之蒙詔寵,除羅清於五部經中大量稱引佛、道經籍之外,還因該教命名“無為”,並竭力詆毀白蓮教和彌勒教,以迎合統治者的心理,故得流衍。

  羅清弟子和再傳弟子甚多,其中許多人後來各立宗門,另起名稱。正德以後直到清末,數以百計的民間宗教,多是無為教支派,有的雖另有師承,也把羅祖列入他們的道統。甚至青幫等結社以及理發等行業,也奉羅祖為祖師。一般認為,無為教是由宋元時代的白蓮教向明清各民間宗教過渡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