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洋務派思想傢張之洞反對資產階級變法維新的代表作。全書24篇,其中內篇9篇,外篇15篇。光緒二十四年三月(1898.4)成書。作者在序言中指出,內篇務本,以正人心;外篇務通,以開風氣。

  《勸學篇》的中心思想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書中極力申明:中學為內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活身心,西學應世事。採用西學決不能違背三綱五常這一中國“至教”的經義。該書認為維新派宣傳西方國傢的民權、平等說,將會造成天下大亂;法可以隨時變通,,而“道”(封建社會的統治秩序)則是永恒不變的;維新派主張改革封建專制制度的變法維新,是“悖道”的。

《勸學篇》清刊本

  清廷頑固派統治集團對《勸學篇》十分贊賞,認為它“持論平正通達,於學術人心大有裨益”,令軍機處頒發各省督撫學政,廣為刊佈,以重名教。此書的廣泛流傳,給守舊派發動戊戌政變作瞭輿論準備。

  《勸學篇》成書後即刻印於兩湖書院。在清廷支持下,光緒二十四年各地紛紛翻刻。戊戌政變後,此書還被譯成英文和法文,流傳到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