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傳統醫學發展史上出現的一個學術思潮。它是近代西洋醫學傳入中國以後,中醫與西醫兩種不同思想體系和科學方法互相作用的結果,是傳統中醫在面臨一個完全不同的醫學體系的衝擊下,為探索自身進一步發展、摸索新的發展道路的一種努力。在近代中國醫學發展史上具有極為深遠的影響。

  自古以來,世界各個古老的文化系統,包括自然科學在內,就有著互相滲透、互相影響的現象。古希臘、古印度和古阿拉伯醫學系統都不是一種單純的醫療知識體系,而是或多或或少地包含著其他醫學系統的知識。《隋書·經籍志》中所載西域、婆羅門、胡國等醫學方書甚多,都是與中醫傳統體系不同的異國、異族醫學。隋代巢元方、唐代孫思邈、王燾等著名醫傢的重要代表專著中,都吸收瞭一些西域醫學的內容,這說明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就善於吸收外來的優秀文化。但這些與近代的中西醫匯通的性質不同,後者所說的西醫是指西歐在文藝復興以後,用近代科學武裝起來的實驗醫學。

  近代的西洋醫學最早主要是以牛痘接種術的方式輸入中國的。1805年,有英國人皮爾遜醫生譯出《英吉利國新出種痘奇書》介紹牛痘術,葡屬商人許威把牛痘“活苗”帶來澳門。隨後,清朝派人到澳門學習種牛痘法,並頒令在全國推行,隨之牛痘術逐漸代替瞭人痘接種法。

  此前,已經有一些西醫書籍,主要是人體解剖方面的專著陸續傳入中國,逐漸產生影響。明末清初的一些有影響的官吏、思想傢和科學傢,如徐光啟、方以智等人,他們有機會接觸西方的近代科學,因而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影響。方以智在自己的科學著作如《物理小識》、《脈考》、《古方解》中,大量引入西方的解剖生理學知識,“存以備引觸”,補充中醫的不足。在《物理小識》自序中,他從哲學的高度指出:西學“詳於質測而拙於言通幾”。質測指自然科學中的具體實驗,通幾則是指抽象的思維科學。這是他所以要引述一些具體的解剖生理知識的思想基礎。盡管他並未具體提出匯通中西醫的方法,但他的這些做法實際上已經具備中西醫匯通的思想萌芽,是中西醫匯通學派的先聲。

  中西醫匯通思潮是在19世紀中末期西洋醫學大量湧入中國而逐漸形成的。由於西方帝國主義獲得自由出入中國各通商口岸的特權,他們就大量興辦醫院、醫學校、藥廠;同時,又翻譯包括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在內的各種西醫書籍,還大量吸收留學生,派遣傳教醫士。在西洋醫學這樣猛烈的沖擊下,由於帝國主義、官僚買辦階級的偏見,也由於兩種醫學體系的思維方法、理論體系和研究方法的迥異,必然給傳統醫學的發展前景帶來影響。中西醫匯通代表著近代中醫發展的正確方向,沒有貶義。不管有沒有改良派、洋務派、革新派等等政治派別和思潮的存在,醫學上必然會產生匯通思想,從而導致匯通派的產生和發展,盡管首先提出中西醫匯通的不是醫傢而是政治人物李鴻章。

  由於不同的動機、不同的方法,中西醫匯通派又有著不同的思潮和方法,在匯通的進程上也有不同的深度和廣度。

  有一派的思潮認為中醫傳統的體系是一個完善的系統,總的說比西醫高明。但是,他們又不能不承認西醫體系中有些值得學習的內容,而學習這些東西,主要是要保持住中醫固有的體系,不至於湮沒在西洋醫學浪潮的沖擊之中。這一派的主要代表是唐容川。他雖然也說過“西醫亦有所長,中醫豈無所短”的話,希望“不存疆域之見,但求折衷歸於一是”,但他畢竟是保守的,認為中醫已發展到“氣化”的階段,超越瞭解剖學的階段。因此,他認為“西醫近出,似精實粗,群焉趨之,以為新異……去明就暗,以求殺人,豈非世之大患哉”。實質上,這種匯通是比較初級的,甚至可以說是貌合神離的。

  另一種思潮則認為,中西醫這兩種體系各有長短,需要互相學習,互相吸收對方的優點,這樣才能使傳統醫學接受新鮮事物,繼續發展和提高,達到一個新的階段。也有人認為有可能融通兩者之長,形成一個新的體系。這種思潮在近代醫學發展史上占主導地位。其代表人物有朱沛文、惲鐵樵、楊則民和張錫純等人,他們都不同程度地深入學習瞭西醫的知識。

  朱沛文主要從生理解剖學的角度出發,認為兩個體系各有短長,“各有是非,不能偏主,有宜從華者,有宜從洋者。大約中華儒者精於窮理而拙於格物,西洋智士長於格物而短於窮理”。他反對“空談名理”,重視“察臟腑官骸體用”,主張把二者結合起來。但他的匯通還沒有深入到臨床應用階段。

  惲鐵樵對西醫作瞭較深入的學習、研究,從理論上闡明中西醫匯通的重要意義。他一方面在著作中與全盤否定、消滅中醫的謬論開展論戰,維護中醫的生存權益;另方面又主張“欲昌明中醫學,自當溝通中西,取長補短”,“吸取西醫之長,與之化合,以產生新中醫”。認為這種中醫是一種“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醫學。他在這方面的代表作有《群經見智錄》、《生理新語》、《脈學發微》等多種。

  張錫純不僅從理論上進行中西醫學匯通的嘗試,更進一步從臨床上,尤其是中藥與西藥的結合方面身體力行,付諸實踐,創制出一些中西藥結合的治療方劑。他的代表作是《醫學衷中參西錄》。楊則民的《內經哲學之檢討》則主要從哲學的高度探討中醫理論之提高、中西醫辨證和辨病之互通。

  這些思潮,形成瞭近代中醫發展史上一股強勁的、不容忽視的潮流。近代中醫大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卷入這股潮流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