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震林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指揮員。1902年4月24日生於湖南省攸縣。當過書店學徒。1925年冬參加革命活動。192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縣工人糾察隊隊長。

  1927年冬,在井岡山革命根根據地任茶陵縣工農兵政府主席、中共縣委書記。1928年10月,任中共湘贛邊特委書記。1929年隨部隊進軍贛南、閩西,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第2、第4縱隊政治委員,參加瞭古田會議。翌年任第1軍團第12軍政治委員。1931年11月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1932年兼任福建軍區政治委員,後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積極組建地方部隊,為主力紅軍輸送後備力量。參加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1933年,在“左”傾冒險主義領導者開展反“羅明路線”鬥爭中受到打擊。第一方面軍主力長征後,任閩西南軍政委員會軍事部部長、副主席,和張鼎丞、鄧子恢領導瞭極其艱苦的三年遊擊戰爭,抗擊國民黨軍的多次“清剿”,保存瞭革命武裝力量。抗日戰爭初期,任新四軍第2、第3支隊副司令員,率部開辟皖南抗日根據地。曾指揮部隊同日軍作戰,取得繁昌戰鬥的勝利。1940年4月調蘇南東路地區主持工作,任江南人民抗日救國軍東路指揮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6師師長兼政治委員、蘇南區黨委書記,領導軍民反日偽軍“掃蕩”、“清鄉”,並與國民黨頑固派進行鬥爭。1943年1月任新四軍第2師政治委員、淮南區黨委書記,領導淮南抗日根據地的鬥爭。1945年6月當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解放戰爭初期,任中共中央華中分局副書記、華中軍區副政治委員兼華中野戰軍政治委員。1946年7~8月間,同粟裕指揮蘇中戰役,七戰七捷。1947年1月任華東野戰軍副政治委員,參與指揮萊蕪、孟良崮等戰役。後兼任內線兵團(亦稱“東線兵團”)政治委員,與許世友一起指揮膠東保衛戰。1948年9月,參與指揮濟南戰役。淮海戰役中,是總前委成員之一,參與戰役的組織指揮。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戰軍第一副政治委員。同年4月率第7兵團強渡長江,進軍浙江。同年5月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省人民政府主席和浙江軍區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東軍區暨第三野戰軍副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華東局第三書記、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江蘇省人民政府主席等職。1954年12月後,任中共中央副秘書長、國務院副總理。在“文化大革命”中,曾與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他是中共第八屆中央書記處書記、政治局委員,第十、第十一屆中央委員。1982年被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曾被選為第四、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83年9月30日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