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初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中野戰軍在江蘇省中部地區,為粉碎國民黨軍進攻所進行的自衛反擊戰役。亦稱蘇中七戰七捷。1946年6月下旬,蔣介石發動瞭全面內戰。7月上旬,調集正規軍58個旅約46萬人,向華東解放區發動進攻。蘇中解放區是其進攻的主要方向之一。位於南通的國民黨軍第1“綏靖區”司令官湯恩伯(7月中旬由李默庵接替),指揮5個整編師15個旅約12萬人,企圖先占如皋、海安,鞏固其沿江一線陣地,爾後繼續沿(南)通(贛)榆公路和運河線向北進攻,以策應向淮南、淮淮北進攻的國民黨軍,夾擊蘇皖邊區首府淮陰。

  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政治委員譚震林為粉碎國民黨軍對蘇中解放區的進攻,配合淮南、淮北和中原軍區部隊的作戰,遵照中共中央軍委關於先在內線打幾個勝仗、再轉至外線的指示精神,集中第1、第6師和第7、第10縱隊共19個團的兵力,在地方武裝和民兵的配合下,充分利用在解放區內作戰人地熟悉、補給方便等有利條件,運用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敵的戰法,機動作戰,打擊敵人。從7月13日~8月31日,先後進行瞭宣(傢堡)泰(興)攻堅戰,如(皋)南戰鬥,海安運動防禦戰,李堡戰鬥,丁堰、林梓戰鬥,如(皋)黃(橋)公路遭遇戰,邵伯防禦戰等7次戰鬥。

  第一階段(7月13日~8月3日) 戰前,華中野戰軍主力隱蔽集結於如皋、海安地區待機,當判明國民黨軍將在7月15日進攻時,決心用15個團的兵力先機制敵,向國民黨軍守備較薄弱的宣傢堡、泰興發起攻擊,以錯亂其進攻部署。13日晚,第1、第6師和第7縱隊按預定部署發起戰鬥,激戰至15日拂曉,殲滅整編第83師第19旅大部,初戰獲勝。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泰興與敵人進行巷戰

  當宣泰戰鬥進行時,國民黨軍發現華中野戰軍主力在宣泰地區,立即以整編第49師乘虛由南通、白蒲進攻如皋,並派兵援救泰興守軍。至7月18日,整編第49師師部率第26旅進至如皋東南的鬼頭街、田肚裡地區,其第79旅進至宋傢橋、楊花橋地區,企圖合擊如皋;同時,由揚中增援泰興的整編第65師主力及靖江的第99旅,泰州的整編第25師第148旅分別向黃橋、薑堰進攻。華中野戰軍於宣泰戰鬥後,鑒於進犯如皋的整編第49師威脅較大,遂以主力轉兵東指,急行軍60餘公裡,直插如皋以南,出其不意地合擊整編第49師。18日,第1師占林梓、克丁堰,斷整編第49師退路,並在第7縱隊一部配合下,將其師部及第26旅包圍於鬼頭街、田肚裡地區;第6師在第7縱隊一部配合下,將第79旅包圍於宋傢橋、楊花橋地區。經19和20日兩夜攻擊,殲滅整編第49師師部、第26旅全部及第79旅大部。

蘇中戰役

  如南戰鬥後,華中野戰軍遵照中共中央軍委指示,將主力轉至海安東北地區休整補充。7月30日李默庵集中6個旅的兵力,分別由如皋、薑堰合擊海安,企圖與華中野戰軍主力決戰。華中野戰軍為保障主力休整,令第7縱隊兩個團實行運動防禦。經連續阻擊5天,殲國民黨軍3000餘人,於8月3日主動放棄海安。在華中野戰軍主力休整期間,由淮南撤出的第5旅和華中軍區特務團調到蘇中,使華中野戰軍作戰部隊增至22個團。

  第二階段(8月10~31日) 國民黨軍占領海安後,即分兵對泰州、海安、李堡以南一線進行“清剿”。華中野戰軍為殲擊分散“清剿”的國民黨軍,決心先攻殲其右翼李堡駐軍,並準備殲擊可能由海安東援的國民黨軍。10日晚,華中野戰軍第1師對李堡剛接防的國民黨軍整編第21師新編第7旅旅部及1個團突然發起攻擊,11日晨將其全殲;接著,又在李堡附近的楊傢莊殲滅瞭剛換防下來的第105旅旅長所率的1個團。11日上午,位於海安的國民黨軍新編第7旅旅長不知李堡部隊被殲,仍率1個團東進李堡,當日17時進至洋蠻河時,被華中野戰軍第7縱隊和第6師伏擊殲滅。

  李堡戰鬥後,國民黨軍調整瞭部署,將整編第49師殘部及整編第65師主力置於海安、如皋地區,以美式裝備但戰鬥力不強的交通警察第7、第11總隊共7個大隊位於丁堰、林梓及東陳地區,加強對南通至海安公路的控制。此時,華中野戰軍依據中共中央軍委關於蘇中各分散之敵利於我各個擊破,望再佈置幾次作戰,凡能殲滅者一概殲滅之的指示,以第1軍分區部隊佯攻黃橋、第9軍分區部隊圍攻南通,以主力第1、第6師和第5旅、特務團約3萬人,由李堡、栟茶經如皋東側南下,於8月21日晚~22日上午分別攻克丁堰、林梓,殲滅5個交通警察大隊。打開瞭西進泰州、泰興、如皋、南通地區作戰的通路。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林梓附近阻擊國民黨軍

  丁堰、林梓戰鬥後,國民黨軍發現華中野戰軍主力位於如皋附近,令黃橋的第99旅於8月23日東調如皋,增強防禦;同時,以揚州的整編第25師北攻邵伯,企圖沿運河北進,配合進攻淮北的國民黨軍夾擊淮陰。華中野戰軍為粉碎敵對邵伯的進攻,除以第10縱隊堅守邵伯,以第7縱隊佯攻海安、薑堰外,以第1、第6師和第5旅自丁堰、林梓西進,準備圍攻泰州,調動整編第25師回援,予以殲擊。同時,準備與可能由黃橋向如皋調動的第99旅在如(皋)黃(橋)公路上打預期遭遇戰。23和24日,黃橋第99旅未敢東移。25日晨,第99旅在如皋第187旅、第79旅一部接應下東進。是日午,華中野戰軍主力到達如(皋)黃(橋)公路,與東西對進之國民黨軍遭遇,經短促激戰,將其分別包圍在分界、加力兩地。為迅速殲敵,解放軍采取集中優勢兵力、先打弱敵後打強敵的戰法,26日先殲滅位於分界的弱敵第99旅,隨後於27日將位於加力的第187旅和第79旅1個團大部殲滅,並乘勝攻占黃橋,又殲整編第69師160旅5個連。

  由揚州北進的國民黨軍整編第25師主力,8月23日在飛機、大炮和炮艇的配合下,分3路向邵伯、喬墅、丁溝猛攻。華中野戰軍第10縱隊在第2軍分區武裝等配合下,頑強堅守陣地,多次擊退國民黨軍的進攻,殲其2000餘人。26日黃昏,華中野戰軍主力在如黃公路獲勝,國民黨軍整編第25師側背受到嚴重威脅,正面多次進攻難以得手,被迫撤返揚州。

  華中野戰軍在蘇中地區連續作戰45天,殲滅國民黨軍6個旅又5個交通警察大隊,共5.3萬餘人,打擊瞭國民黨軍的進犯銳氣,堅定瞭華中軍民的勝利信心,爭取瞭使蘇皖解放區工作轉入戰時體制的時間。1946年8月28日,中共中央軍委向各戰略區通報瞭蘇中的作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