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六國時期,前燕、後趙互圖兼併,攻戰多年。前燕慕容儁元年(後趙太甯元年,349),後趙主石虎死,諸子爭立,互相殘殺。燕王儁採納眾議,決計乘機攻趙,奪取中原;並約前涼王張重華出兵相助。次年二月,燕以精兵20餘萬分三路進軍:前鋒都督、建鋒將軍慕容霸(後改名垂)率兵2萬自東道出徒河(今遼寧錦縣西北);部將慕輿於自西道出蠮螉塞(今居庸關);燕王自中道出盧龍塞(今喜峰口),以輔國將軍慕容恪等為前鋒。東路軍至三陘(今河北撫寧北),後趙征東將軍鄧恒惶恐,焚倉庫,棄樂樂安(今河北樂亭東北),奔薊(今北京),又退保魯口(今河北饒陽南)。三月,燕軍克薊、范陽(今河北涿縣),盡收幽州諸郡,遂遷都於薊。接著,燕王率軍進擊魯口,至清梁(今河北清苑西南)時,鄧恒部將鹿勃早領數千人夜襲燕營,慕容霸等奮起抗擊,鹿勃早軍敗走。燕王見後趙尚有精兵,一時難以盡殲,遂收兵還薊。九月,燕王又率軍南下冀州,取章武(今河北大城)、河間(今河北獻縣東南)等地,留將守衛而還。